第十四章 关于日俄战争的研讨(二)(第3/6页)
这些评论是从其行动推断出意图的例证,结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指挥表现,毫无疑问,他的想象力完全被夸大的“存在舰队”的作用左右了。除了过度装煤外,他还携带了一批运输船只,这些船只在战斗中只会制造战术困难。当然,如果这些船只能到达海参崴,它们就会成为舰队休整的资源。
目前还没有任何记录和资料表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曾经派出过人员和船只侦察敌情,而这时日本侦察舰已经在他周围出现,所以,日军几乎掌握了他的全部部署。直到遭遇日军主力时,他都还对日军的部署一无所知。
可以说,这些失误来自于低劣的战术,而低劣的战术来自战略的错误,而战略的错误来自于缺乏目的的专一性,而这才是战略的精髓。其他一切因素和考量必须服从于它,并且为之协调成一个专一的目的。在我写到这些内容时,偶然读到了伟大的《十七世纪的英国》[4],其中的几句话,说的是政略,其实也能联想到它的孪生兄弟战略:
为何威廉三世在爱尔兰的成就大于詹姆斯二世?因为他能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抓住一个远大的目标。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他的决策都基于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个目标则是根据事物的规律所制订的。
我们用这个观点来分析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按理他应该摧毁日本舰队,日本人为了此役尽其所能地搜集装甲舰组成了一支舰队。东乡平八郎在战斗之前发出的信号体现了他的目的,然而他的对手却并未明确自己的目的。抵达海参崴,只能看作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如果能抵达该地,俄国人就能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作战。但摧毁日本舰队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作战则是必须考虑和准备的事情。即使逃脱日军的围堵抵达海参崴,但并无十分把握获胜。所以,在面对所有条件下,如果只能采取脱逃之计,就应该果断地决定,因为一旦被迫迎战,俄国人就必须重创日军舰队。而这时,俄国舰队应该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除掉一切妨碍设施,轻装迎战。一边关心其他事务,一边战斗,这样的舰队已经无法取胜了。
如果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对这些事实有一定认识,明确战斗乃是他的一个目的,那么他就能确信不能将战斗推延至抵达海参崴以后。我猜他会根据已知的航行距离和舰艇消耗推断出,舰队必须装载的足够抵达海参崴所需的煤量,以及适当的安全限度[5]。为了可能的逃脱机会,他的舰队必须依照这个总量装载。另外,他还要参考根据每艘舰艇活动的最佳吃水。因为日军有可能在狭窄的海域或者海军船厂处伺机而动,朝鲜海峡的一处港口又符合这两个需求,那么自己就极有可能会在此战斗。因而舰队装载的煤量更需要准确,到达该处时能消耗至舰艇最佳战术吃水。至此,他的计算终于臻于完美符合战斗的要求了。
还有运输舰。在决定命运的最后一段航程,运输舰无关紧要。俄国人应该调整这些运输舰,使其远离战场。如果战败,这些运输舰对俄国来说微不足道;如果胜利了,则可将它们召回再将其护送至目的地。一位奥地利军官曾主张,俄国舰队可在夜间分散,补给舰取道日本以东,便可能逃脱。哪怕是被东乡平八郎发现,也会迷惑他。对该评论,我不发表评价,也不失为一种处理补给舰的方法。
当时,俄国人已经将日本的全部兵力集中到朝鲜海峡,这是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西蒙诺夫称,补给轮船“捷列克”号和“库班”号被特意派往日本东海岸,以吸引对方的注意,但一无所获,日本人并不知道它们的行迹。
不可否认,如果俄国分舰队避开东乡平八郎,分开行驶的补给舰遭到截击,这就会对俄国分舰队在海参崴的整修造成困难。我也不会怀疑,如果逃脱了,俄国舰队甲板上的煤会对他们未来作战产生很大的价值。这些令人分心的考虑,正如威廉三世在爱尔兰所遇到的情况一样,越真实,越重要,就越应该摆脱它。因为这些考虑必须服从那个专一的目标,即尽力做好战斗准备。这说明,军事部署没有折中一说,处处让步,就会误入歧途,既要逃又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