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略与战略计谋(第37/37页)
[18] 马尔蒙,法国军人,大革命时代将领,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元帅,曾屡立战功,在法国战役中背叛拿破仑——编者注。
[19] 伊万·帕斯克维奇(1782—1856),俄国陆军元帅、埃里温伯爵、华沙亲王——编者注。
[20] 波兰地名——编者注。
[21] 厄克里德斯(公元前306—公元前283),古希腊几何学家,人称几何学之父——编者注。
[22] 施瓦岑贝格亲王(1771—1820),奥地利陆军元帅和外交家——编者注。
[23] 埃蒂安-雅克-约瑟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1765—1840),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军事领导人。拿破仑评论他:“麦克唐纳是一位优秀而勇敢但不幸的指挥员……当他吹风笛的时候,他不可信赖”——编者注。
[24] 埃曼努尔·格鲁希(1766—1847),法国拿破仑战争期间元帅——编者注。
[25] 疑为第一代马尔波罗公爵约翰·丘吉尔,英国军事家、政治家。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有出色表现——编者注。
[26] 中欧古地名——编者注。
[27] 夏尔·皮埃尔·弗朗索瓦·奥热罗(1757—1816),法兰西第一帝国元帅——编者注。
[28] 霍恩洛厄亲王(1746—1818),普鲁士陆军元帅。他所指挥的普鲁士军两集团军之一在1806年耶拿战役被拿破仑彻底击败,致使普鲁士成为法国的属国——编者注。
[29] 卡尔诺(1753—1823),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编者注。
[30]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期约在公元4世纪,曾撰写有军事著作《罗马军制》。书中论述了古罗马时代军团的编制、装备、训练和作战方法等——编者注。
[31] 波斯帝国的第三代君主——编者注。
[32] 波斯帝国第四代君主,大流士之子——编者注。
[33] 作者所认为的诺里克省,包括卡林西亚、施蒂里亚、卡尔尼奥里亚和伊利里亚——编者注。
[34] 不包括高加索——作者注。
[35] 这是在山地国家作战时不可能遇到的情况。当时,根本没有可用于从多瑙佛特经奥格斯堡向梅明根实现迂回的道路——作者注。
[36] 巴勒—沙夫豪森—莱茵涅克—圣哥达—富尔卡—勃朗峰地区——编者注。
[37] 莫利托尔(1770—1849),法国元帅——编者注。
[38] 库图佐夫(1745—1813),俄国陆军统帅,1805年在奥斯特利茨与拿破仑作战失败,被沙皇免职——编者注。
[39] 奥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同奥地利缔结的和约——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