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征服丹麦和挪威(第17/20页)

次日,勃劳耶博士单枪匹马从臭斯陆沿着原路去看国王。这个公使是一个旧派的职业外交家,他并不喜欢担任这个角色,但里宾特洛甫硬逼着他去说服国王和政府投降。勃劳那的困难任务由于奥斯陆刚刚发生的某些政治事件而变得更加复杂了。原来前一天晚上,在首都牢牢地落入德国人的手中之后,吉斯林就开始露面活跃起来,他闯入电台,广播了一个公告,任命自己是新政府的首脑,命令所有挪威人立即停止对德军的抵抗。这个叛国的行为反而使德国向挪威诱降的企图归于完全失败,虽然勃劳耶并没有领悟到这一点,而柏林方面是从来不会甚至后来也没有了解这一点的。这看起来似乎很矛盾:挪威人民国耻当头的时候,吉斯林的叛国反而激励了原来吓呆了的挪威人起来从事抵抗,这种抵抗后来发展得十分英勇和不可轻侮。

勃劳耶博士在四月十日下午三时在艾耳佛鲁姆小镇的一间小学校里,会见了哈康六世。哈康七世是二十世纪唯一由人民投票选举登极的国王,也是五个世纪以来第一个属于挪威自己的国王。本书作者后来与国王进行过一次谈话,又阅读了挪威的记录和缴获的德国外交部文件中的勃劳那博士的秘密报告,因此有可能在此追述一下当时的情况。国王十分勉强地同意在外交大臣哈尔夫丹·科特博士随侍下接见德国公使。但是当勃劳耶坚持先单独谒见哈康的时候,国王在取得科特同意之后终于应允了。

德国公使遵照训令行事,对国王施行了馅媚和威胁并用的手法。他说,德国希望保持王朝,它所要求的只不过是哈康做他的哥哥前一天在哥本哈根做过的事情而已。对德国武装部队进行抵抗是愚蠢的,这只会造成对挪威人的无益的屠杀。他要求国王批准吉斯林政府,回到奥斯陆去,哈康是一个正直的、有民主作风的人,即使在这危难的时刻,仍然严格遵守宪法手续。他企图向这位德国外交官说明,在挪威,政治上的决定不是由国王来作的;这完全是政府的事情,因此他现在得要和政府商议。这时,科特参加了会谈,结果商定:政府一经作出决定,就将用电话答复在返奥斯陆途中的勃劳耶。哈康虽然无权作出政治上的决定,但是肯定会起影响。对他来说,对德国人的答复只能有一个。为了防备德国人在勃劳耶走后再来一次奇袭而俘虏他,他退到艾耳佛鲁姆附近纽伯格宋村子的一家简陋旅店里,召集政府的成员,举行了国务会议。

(他告诉他们)——至于我,我不能接受德国人的要求。这是与我来到这个国家近三十五年来一贯认为作为挪成国王的一切责任不能兼容的——我并不要求政府的决定受我这个声明的影响,或者以它作为基础。但是——我不能任命吉斯林,一个我知道为我国人民——以及人民在议会的代表所完全不信任的人为首相。

因此,如果政府决定接受德国人的要求——我充分理解主张接受的理由,因为我考虑到迫在眉睫的战争危险,将使许许多多的挪威青年不能不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这样,邀位就是我的唯一道潞。

到了这时,政府中虽然也许有几个人还在犹疑不决,但政府的勇气并不比国王小,它马上表示支持国王,到勃劳耶在返回奥斯陆的途中到达艾得斯伏尔德时,科特就用电话把挪威的答复告诉他。这位德国公使立即打电话给奥斯陆的公使馆,再从那里急速转告柏林。

国王不肯任命以吉斯林为首的政府,这个决定是根据政府全体一致的意见作出的。外交大巨科特在回答我特别提出的问题时说:「抵抗将尽可能继续下去。」那天晚上,从附近乡村的一个电力微弱的小电台——那是与外部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工具——上发出了挪威政府对强大的第三帝国的挑战。它宣告挪威决定不接受德国的要求,并号召为数只有三百万的人民起来抵抗侵略。国王正式出面发出了这个呼吁。

但纳粹征服者并不十分相信挪威人真会说到做到。他们又作了两次尝试,企图劝阻国王。四月十一日早晨,吉斯林的一个密使伊尔根斯上尉,前来劝说国王返回首都。他保证吉斯林一定会效忠国王。但国王以无言的轻蔑拒绝了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