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第12/27页)
这封信开列的不仅仅是一长串所需要的物资。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这位泄了气的法西斯领袖已经下定决心要摆脱他对第三帝国所承担的义务。元首在读完这第二封信之后,对于这一点不可能再有丝毫的怀疑了。元首,(墨索里尼对他的伙伴写道)如果当初按照我们以前商定的办法,让我有时间来积累物资和加快自给自足的速度,我现在就不会向您提出这份清单,即使提出,项目也会比这少,数字也会小得多。
我有责任奉告,除非我肯定能得到这些物资供应,否则我要求意大利人民作出牺牲——就可能成为徒劳,并可能损害您和我自己的事业。
阿托利科大使本人是反对战争的,尤其反对意大利在战争中参加德国一方,因此他在递交这封函件时自作主张地向希特勒强调说,「所有这些物资都必须在战事开始以前运到意大利」,并且说这个要求是「不可变更的」。「墨索里尼仍然希望会出现另一个慕尼黑事件。所以他在信上特别附上一段说,只要元首认为」还有一线希望在政治领域内求得解决「,他将一如既往,随时准备给他的德国同志以充分的支持。尽管他们两人个人关系十分密切,并且缔结了钢铁盟约,尽管过去几年中彼此曾经多次大吹大擂地表示要团结一致互相支持,但是事实仍是:即使临到这个最后关头,希特勒仍然没有把他要毁灭波兰的真正意图推心置腹地吐露给墨索里尼,这位意大利伙伴仍然完全被蒙在鼓里。一直到这一天(二十六日)快要完了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这个隔膜才最后沟通。在八月二十六日当天,希特勒在不到三小时之内就给墨索里尼的来信回了一封很长的覆信。下午三点零八分,又由里宾特洛甫把这封信用电话传给驻在罗马的冯·马肯森大使,这位大使在五点刚敲过不久的时候连忙把它送给了墨索里尼。希特勒说,意大利提出的某些要求,如煤、钢之类,可以如数供给,但许多其他物资则难以办到。阿托利科坚持这些物资必须在战争爆发之前运到,这一点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这时候希特勒才终于把他立即就要开始实现的真实目的吐露给他的盟友。
由于法国或英国都不可能在西方取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而德国由于和俄国达成了协议,在击败波兰之后就可以腾出东方的全部兵力——所以我即使冒在西线发生纠葛的风险,也不会在解决东方的问题上退缩。
领袖,我了解您的处境,我只请您进行积极的宣传,并适当采取您自己已经向我建议的军事姿态,设法为我牵制英、法军队。
这是德国档案中所出现的第一个证据,表明希特勒在取消进攻波兰二十四小时以后又恢复了信心,而要继续进行他的计划,「即使冒」同西方作战的「风险」也在所不顾。
八月二十六日当天晚上,墨索里尼又作了一点努力再次劝阻希特勒。他又给元首写了一封信,齐亚诺又用电话传给阿托利科,这封信在快到下午七点钟的时候送到了帝国总理府。
元首:
我相信阿托利科无意造成的误会已经立即得到了澄清——除高射炮以外,我请求您供给的其他物资可以在今后十二个月内陆续运到。不过,纵使误会已经澄清,您显然还是不可能大力帮助我补足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战争中所耗损的大量军备。
因此我将采取您所建议的态度,至少是在冲突的最初阶段,一方面尽最大能力加速军事准备,一方面就像目前己在进行的那样尽可能多地牵制住法国和英国的军队。这位意大利领袖由于自己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扮演这样一个不光彩的角色而深感苦恼,尽管如此,他还不死心,仍然认为应当试一试,看看是否有可能再来一次慕尼黑式的妥协。
——我不揣冒昧(他接着写道)再次请您试一试寻求政治解决的机会,这决不是出于与我的天性格格不入的和平主义性质的考虑,而是为了我们两国人民和两国政权的利益。我认为现在还有政治解决的可能性,而且认为这样一个解决办法一定能使德国在道义上和物质上都完全得到满足。现在已经可以从档案材料看出,当时这位意大利独裁者努力争取和平是因为他还没有为战争作好准备。但是他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而感到很难过。他在八月二十六日最后这次信件交换中对希特勒说:「在这行动的时刻,我出于非我力之所及的原因而不能给您真正的支持,此种心情,阁下当可想见。」齐亚诺在这忙碌的一天结束时在日记中写道:「领袖的确很难过。他的好战本能和荣誉感驱使他走向战争。理智现在已经制止了他。然而这使他大为伤心——现在他已经不得不正视严酷的事实了。而对领袖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