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永无尽头的“持久自由”(第5/12页)

随着苏联的轰然倒下,在内战中苦苦支撑了三年的喀布尔政权显然已是只有招架之功,再无还手之力了。1990年夏天,阿富汗政府军处于防御态势。至1991年年初,阿富汗政府仅能控制全国10%的地区。在莫斯科,只有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和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主张继续援助纳吉布拉政府。克留奇科夫在1991年“8·19事件”失败后被逮捕,谢瓦尔德纳泽也在1990年5月辞去苏联外长职务,苏联领导层不再有任何亲纳吉布拉的人。

1991年末,美苏经过多次谈判一致同意,自1992年1月1日起,双方同步停止对纳吉布拉政权和抵抗力量的军事援助。这份貌似公允的协议实际上只对阿富汗游击队有利,因为当时沙特阿拉伯、埃及乃至伊朗都在援助阿富汗游击队,而纳吉布拉政权只能从苏联得到支持。终止军援的声明一经发布,喀布尔顿时陷入恐慌。

事实上,苏联在“8·19事件”后,陷入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根本无暇顾及纳吉布拉。随后苏联解体,叶利钦也不愿意继续援助纳吉布拉政府,他认为这是“苏联的遗物”。1991年秋天,纳吉布拉写信给谢瓦尔德纳泽:“我并不想成为总统,是你说服了我,说坚持就可以了,并承诺给予支持。现在,你抛弃了我和阿富汗共和国的命运。”

与此同时,美国却从未遵守与苏联达成的协议,仍继续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援助。喀布尔政权的经济援助则被完全切断,阿富汗食品与燃料短缺,人民怨声载道。加之执政的祖国党分裂,反纳吉布拉的势力急剧扩大,甚至与游击队联系。在伊朗、巴基斯坦和西方国家的支持下,阿富汗游击队加强进攻,接连攻下几个省,对喀布尔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此外,联合国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和平计划也是纳吉布拉下台的催化剂,阿富汗政府军斗志瓦解。内外交困下,1992年3月18日,纳吉布拉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同意交权。1992年4月7日,他宣布已准备提前交权,将不等待在联合国主持下向阿富汗游击队交权的日程安排。

国防部副部长阿卜杜勒·拉希德·杜斯塔姆是纳吉布拉手下的实力派将领,深受纳吉布拉的新任。4月16日,阿富汗游击队战地司令马苏德与杜斯塔姆达成秘密协议,杜斯塔姆放马苏德通过了喀布尔外围防线。危急中,纳布吉拉用飞机将家属送到了印度新德里。他正式宣布,卸去阿富汗总统职务,由4名副总统和4名高级将领组成联合委员会接管权力,杜斯塔姆任委员会领导人。委员会无力控制局势,很快陷入瘫痪状态。阿富汗出现了实际上的权力真空,马苏德和伊斯兰统一党游击队希克马蒂亚尔两派力量迅速对首都喀布尔形成了包围之势。

在印度大使馆的安排下,纳吉布拉准备乘飞机流亡国外。他在赴机场途中被杜斯塔姆控制下的喀布尔当局民兵截回,只好躲进联合国驻喀布尔的办事处避难。拦截纳吉布拉出逃,被视为杜斯塔姆向阿富汗游击队做出的一种政治姿态。“七党联盟”知道纳吉布拉在国际上有一些声望,没有轻举妄动,只是将联合国办事处包围。

1992年4月24日,马苏德和伊斯兰统一党游击队希克马蒂亚尔两派开始向城内发起进攻。喀布尔市区各处响起了炮击声和轻武器的射击声。很快,马苏德的部队控制了总统府、喀布尔机场、国家电台、电视台。希克马蒂亚尔的部队则占据了内政部、国防部大楼等要地。当天晚上,马苏德的发言人在阿富汗国家电视台宣布:“前政府已经垮台。根据阿富汗游击队委员会主席穆贾迪迪的指令,一个由‘圣战者’领导人马苏德为首的战斗人员委员会已主持工作,接管了首都的治安工作。所有军事力量都必须置于‘圣战者’组织领导下,共同维持喀布尔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维护喀布尔的和平与安宁。”

喀布尔的市民还没有来得及庆祝新政权的诞生,希克马蒂亚尔通过无线电台宣布,他拒绝接受新成立的游击队临时委员会,同时要求已归顺马苏德政权的前阿富汗政府军喀布尔卫戍部队向伊斯兰统一党游击队投降,否则将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推翻前政权的战斗刚刚结束,游击队内部争权夺利的狼烟又升起。卫戍部队拒绝再次投降,希克马蒂亚尔如约开战,喀布尔市区再度战火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