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迈万德的血战(第3/9页)

英军继续向前推进,忽然大炮开火了,大批阿富汗部族战士如滚滚而来的浪潮冲下山,遍布英军的两翼内外。与此同时,大批阿富汗骑兵威胁到英军的左翼和后方。阿富汗骑兵最初向英军左翼发起冲锋,将向山上冲锋迎战的孟加拉第19步兵营击退。阿富汗部族战士狂热而英勇地向前进逼,无论是英军的大炮连续射击还是步枪密集火力都无法阻止他们小跑前进。情况最严重的时刻,英军的增援部队赶到前线,大炮和步枪的火力将成百的阿富汗部族战士打倒。阿富汗人的冲锋终于被击溃,沿着西边的山头转移,又落到了英军重炮火力射程之内。战斗持续了一个小时,英军的“停火”号声才响起。英军皇家炮兵的汉密尔顿中尉参加了这次战斗的全过程,他记录下了自己的经历:

唐纳德·斯图尔特爵士从来没有想到,敌人会掌握这样的主动权。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们的炮队奉令在大约有1500码的地方建立阵地,先不开火,等步兵组成战线……我们刚刚卸下炮车,准备投入战斗,忽然发现黑压压一片敌人勇敢地大步冲下来了。这时我们才发现,他们是在一道水沟掩护下的一条很长战线的中央部分。他们散开两翼向前推进,很快摆成一个半圆形开始包围我们。你将看到我们该有多么迅速才能调整我们的射程。在我们开火射击大约5分钟后,野战炮队的第四号炮迅速在我们的左侧进入战斗,同时到达的2个炮兵护卫连开始在第四号炮的左方迅速连续发射。加在一起,总共有12门野战炮,打得十分出色。2个连的人虽然把许多敌人打翻在自己面前,但是他们的推进却一点也没有被遏制住……我们不得不往后撤退,直到建立了新的阵地以后,2个炮队才很快扫清了正前方的敌人。我们离开那里时,大批可怕的尸体堆积在地上。

英军估计,对阵的阿富汗部族武装以吉尔查伊人为主,多达1.5万人,最终阵亡1000人以上。英军继续前进,于4月21日攻占加兹尼,5月2日到达喀布尔,巩固了对这两座城市的控制。

但是,阿富汗遍地是抗英的部族武装活动,英国人占领喀布尔和加兹尼,只能保住从白沙瓦到喀布尔道路两侧的狭长地带。英国人甚至形象地称阿富汗是一个危险的“捕鼠夹”。英属印度总督李顿对英军笼中困兽的处境深感忧虑,要英军采取一切办法,尽快从阿富汗这个“捕鼠夹”中撤出来。这一想法是迪斯累利内阁政策的体现,英国首相迪斯累利曾呼吁:“我的勋爵们,印度的锁钥不是赫拉特或坎大哈。印度的锁钥是伦敦。”

罗伯茨提出,应该采用英国统治印度的老办法,对阿富汗“分而治之”。具体说来,由英军主力驻扎在喀布尔,在坎大哈建立一个由傀儡统治的附庸国,赫拉特交给波斯,巴尔赫半俄国化。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1880年4月,迪斯累利的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格拉斯顿的自由党内阁上台,决定在阿富汗实施新政策。1880年8月,英国人将从前被希尔·阿里逐走的对手和侄子、多斯特·穆罕默德的长孙阿卜杜尔·拉赫曼扶上阿富汗国王的宝座,条件是由英国掌握阿富汗的对外政策。阿卜杜尔·拉赫曼经历丰富,一直颇具野心。当时他刚从流亡数年的撒马尔罕返回阿富汗,得到阿富汗许多部族的支持。

阿卜杜尔·拉赫曼的兄弟、前赫拉特总督阿尤布,反对英国控制阿富汗外交,决心宣布“圣战”,从英国人扶植的傀儡希尔·阿里(与其父王同名)手中夺取坎大哈。他率军从赫拉特出发,向坎大哈发动远征。阿尤布远征坎大哈的消息如野火一般到处传播,大批阿富汗部族武装自发集结到阿尤布旗下,有些阿富汗雇佣军携带武器弹药主动投奔阿尤布。阿尤布原本就有8500多人,兵力随着一路前进而不断扩张。1880年7月,阿尤布的2.5万大军即将在坎大哈附近的迈万德与英军准将伯罗斯指挥的一个旅遭遇。阿尤布试图避免与英军决战,直扑坎大哈。他在右翼部署了骑兵警戒,以阻击南面英军的行动。伯罗斯接受的任务是在通往坎大哈的路上,对阿尤布的军队发动攻击,阻止他向坎大哈或者加兹尼前进。这使得英国人在战役中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不得不更靠近敌人,监控其行动,以便选择适当的时机、地点和战术,拦截纵队行进中的阿富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