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狱般的撤军(第3/5页)
英军的魏尔德准将和乔治·波洛克将军一度从白沙瓦出兵接应贾拉拉巴德,都因恶劣的天气而半途折回。英军将领赛尔清楚撤离无望,遂坚守贾拉拉巴德。赛尔驱逐了城中所有阿富汗人,四处搜集木料加固工事,白沙瓦也派出骆驼商队为他送来三个月的粮食。赛尔截获了阿克巴汗写给贾拉拉巴德附近阿富汗部族首领的信件,内容是号召穆斯林向异教徒发动“圣战”,并承认是自己杀死了英国公使麦克诺顿。2月19日,贾拉拉巴德居然发生地震,新修的防御工事被毁;阿克巴汗率军来到贾拉拉巴德城下,英国人的危险一时迫在眉睫。赛尔拼命督阵,总算重新修好了工事。后来杜兰尼人全面进攻坎大哈,一度将城门焚毁;英军用粮包堆成工事拼死抵抗,击退了阿富汗部族武装的进攻。加兹尼的四百多名英国驻军则遭到全面围困,粮食饮水断绝。英军指挥官帕尔麦上校被迫向阿富汗人投降。按照与部族武装的协议,英军要被护送到白沙瓦;但出城投降后,四百多名英军落到了愤怒的阿富汗人手里,全部被杀。
英军的全军覆没,在英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早在1841年10月,辉格党内阁倒台,罗伯特·皮尔担任首相,即任命埃伦波洛为英属印度总督,前去接替奥克兰。埃伦波洛1842年2月抵达印度,3月即写信说:
面临阿富汗人民的普遍的敌视——这已经带有一种宗教的和全民的性质——很明显,要收复阿富汗,假如这是可能的话,一旦遇到来自西部的侵略,哪怕只能构成一种软弱的源泉,而不是力量的源泉,而且很清楚,当前政策所依据的那种基础,也已经不存在了。
他进一步写道:
究竟应采取什么方针,完全应以军事考虑为依据。立即考虑各驻防军的安全问题……最后,重新树立我们的军事声誉,办法是对阿富汗人给予一些显著的和决定性的打击,以便让他们,还有我们自己的臣民和同盟者明白,我们有力量去惩罚那些犯了暴行并违背了自己信誓的人们;我们最后撤出阿富汗,并非由于保持我们地位的手段存在什么缺陷,而是因为我们满意地认为,我们所拥立的国王——正如我们错误地想象的那样,未曾得到他所复位的那个国家的支持。
4月,损失严重的英军准备撤出坎大哈。阿克巴汗的威望不断升高,也渐渐引起其他阿富汗部族首领的忌惮。各首领留舒佳坐在王位上,继续充当傀儡。阿克巴汗向舒佳施加压力,要他带自己的军队来贾拉拉巴德城下与自己会合。舒佳几经踌躇,只得照办;途中,他被阿克巴汗的兄弟查曼汗杀死。与此同时,波洛克率英军打通了从白沙瓦到贾拉拉巴德的交通线,增援了贾拉拉巴德。阿克巴汗作战失利,自己也负了伤,双方不断僵持。6月,舒佳之子法什·贾恩被立为阿富汗国王,阿克巴汗担任宰相。7月,英军加强了兵力之后,在波洛克的指挥下向喀布尔进发了。
波洛克深知阿富汗“杰撒伊”射手们惯用的战术,他不会将自己的部队送上门去给阿富汗山民当靶子。当这次英军通过胡尔德-喀布尔峡谷时,波洛克下令侧翼部队抢占峡谷两侧的制高点。等隐蔽在山坡上的阿富汗人向通过山谷的英军发起攻击时,意外地发现英军居然钻到比自己更高的位置上,居高临下向自己开火。通过胡尔德-喀布尔峡谷后,阿克巴汗与英军在德辛爆发战斗,再度失利,喀布尔北面的大门被打开。与此同时,得到增援的诺特重整旗鼓,率2个炮兵中队、2个步兵团、5个孟加拉营和一部分骑兵,从坎大哈北上,自南面进攻喀布尔。英军再度攻陷了加兹尼,英国国旗又从加兹尼城堡的守望塔上升起。诺特下令用缴获的阿富汗大炮鸣礼炮,并替前番全部被杀的英国守军报复,将加兹尼城堡夷为平地。他还执行了英属印度总督埃伦波洛的命令,把加兹尼王朝国王马赫迈德陵墓的大门拆走。然后英军继续向北进攻,一路烧毁阿富汗人的村庄,从南面抵达喀布尔城下。
1842年9月,英军重返喀布尔。波洛克率军一路通过喀布尔城,到达巴拉·喜塞尔要塞,在那里升起英国国旗。法什·贾恩向英国人投降,被英国人承认为阿富汗的合法国王。英军在喀布尔展开报复,将当初驻阿富汗公使麦克诺顿被砍成碎块的尸体公开展示的市场炸毁。英军在喀布尔城内烧杀抢掠三天,数千名阿富汗人被杀。英国人辩解道,一开始并没有公开劫掠的命令,只是一听到市场的爆炸声,英军“竟大声叫嚷说喀布尔已经撒手不管,可以任意抢劫了。两个营地的人历时冲入城内,其结果是这座城几乎完全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