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方和西方(第8/12页)

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象征,门罗主义在一开始并不受到其他国家的欢迎,现今德国的对外政策也是这样,这种政策完全倾向于海军方面。一个国家纯粹是为了防御而采取的军事行动,在有些国家看来也会显得气势汹汹。阻止欧洲国家对美国的占领,对任何一个美国人而言都是本能的保护意识,可是到了其他国家眼里,就超出了战略防御范围,而成了一种军事挑衅。门罗主义在早期的实践过程中就遇到过这种问题,好在今天各国已经慢慢习惯了美国的主张。我们还要指出,美国潜在的实力也让其他国家不得不谨慎考虑。

然而,这种潜在实力只有通过恰当的调配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财富是一个国家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不用多说,一个国家有时候会像一个人那样滥用金钱,因为考虑不周而将许多资金白白浪费,使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门罗主义和门户开放是美国的两大对外政策。在欧洲,美国更加强调门罗主义,采取消极的、不干涉的态度。可是,不插手并不代表不关心,美国时刻关注着欧洲国家的利益变幻对世界的影响。而在英国和德国人之间的竞争中,虽然两边的海军力量还有差距,但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

美国和众多的欧洲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多的外交问题,在当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相互制约的欧洲体系中,我们所关注的只是这种不稳定的关系的变化对我们基本对外政策的影响。眼下,门罗主义遭受的排斥性会比门户开放原则要小得多,未来的发展变化还无法确定,在美洲的每一块领土都是这个国家所拥有的,它们的归属权得到了国际法的认同,神圣不可侵犯。

中国虽然也是一个主权国家,但它本身无力组织力量维护自己的主权,缺乏一定的军事力量。这就导致了众多国家对中国的干扰,它的主权也在一点点丧失,虽然从领土和人口数量上来看,中国潜藏着巨大的力量。这种懦弱降低了中国主权的价值,实际上它已经沦为一纸空文。中国以后的地位会怎么样,一方面取决于它有没有实力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取决于其他国家的态度,这些国家包括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

中国的这种情形,就如同革命之前的土耳其帝国,虽然土耳其革命的影响还值得观察,不过它所产生的两个直接结果是保加利亚的独立及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的吞并。这种结果的产生完全是土耳其政府的无能造成的。在土耳其,很容易出现各种意外事件,就像保加利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状况。克里特岛也是土耳其政府头疼的一个地方,这里的居民受到好几个宗主国的压制。正是土耳其政府当年不考虑后果的行为,才造成了克里特岛现今的状况;而土耳其政府对保加利亚的独立和奥地利的吞并也无能为力,只好默认。换句话说,就是它面临的压力容不得它做选择。这种情形给国际关系带来了很坏的影响,而且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门户开放政策和门罗主义在目前都只是美国政策的一部分,并没有被纳入国际法。当然,它们有可能在某些国家的协定中出现,并在协定的有效期内对有关国家形成约束力,然而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还在于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没有任何国家会服从门户开放这个强加的政策,相反还可能完全抛弃它,除非是迫于军事上的压力而不得不遵从。和门罗主义相似的是,门户开放政策也是特殊形势下的必然产物,这种形势发展到一个转折点,门户开放政策就会应运而生。这两项政策都说明,一些不受阻碍的发展过程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需要抑制它们的发展,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门罗主义一直对欧洲国家在美洲的行为加以告诫,直到后者不再提出异议为止。门户开放针对的是更远的地方,对这些地方的扩张加以告诫。这些扩张都是依靠政治或者军事手段,在对其领土实施侵占之后抢夺其市场,并将所有的金融和商业机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将某一块领地侵占后再夺取它的市场,这种状况已经延续了300年。现今的英属印度、荷兰和法国在远东的大片领地、朝鲜、满洲和菲律宾都属于这种情形。曾经处于欧洲统治之下的美洲大陆也跟它们一样。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就是为了抑制欧洲强国对中国的侵占,因为中国的主权必须保持完整。美国及所有支持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都十分在乎中国的完整,这并不是出于慈善动机,而是中国市场的完全开放对他们极其重要,规范这个市场的政策只能是中国人自己制定的,因为只有中国人才会对各个外来强国一视同仁。就算中国无力保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统一,中国的完整性作为一个原则也会影响到美国在中国实施的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的执行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有关国家的行动以及支持中国的完整性,这些都有待考察。不过我们能够看到,有些国家依靠自己的有利位置和优势力量,压制其竞争对手,想要主宰中国市场,从而破坏了门户开放中的平衡原则。有了平衡,这些地方才能保持平静,门户开放政策才不会成为一个孤立的问题。只有门户开放的原则被众多欧洲国家接受,门户开放政策才会对东西方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