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战争的理论(第3/4页)
除了让部队得到休息外,野营和舍营往往还具有其他目的,比如掩护某一地区或防守某一阵地,当然也可能纯粹是以休息为目的。我们都深知,战略所追求的目的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因为,但凡有利于战略的都能够成为战斗的目的,而维持作战工具,经常会成为某些战略行动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战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持军队,但是我们依旧没有脱离主题,我们所谈的重点依旧是运用军队的问题,因为军队在战区的任何地方、做任何部署都是运用军队的问题。
但是,我们要注意,在野营和舍营时,为了维持军队而进行的诸如架设帐篷、修筑营房这样的不属于运用军队的活动,则既不属于战略范畴,也不属于战术范畴。
至于防御工事,由于其位置的选定和工事的安排是战斗部署中的一部分,所以它是战术问题。不过,从工事的构筑上看,它们并不属于战斗理论。因为战斗理论是以这些知识与技能为前提做研究的,并且这些知识与技能是受过训练的军队早就已经具备的。
在纯粹属于维持军队而和战斗没有相同之处的活动中,只有军队的给养和战斗的关系最为紧密,因为给养几乎是每人每天都必不可少的,所以,给养在战略范畴内对军事行动影响较大。
我们之所以这么界定,是因为在单个战斗中,给养的影响可能会改变作战计划。不过,这样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却很罕见。给养大都只和战略发生相互作用,因为给养问题足以影响到一次战役或者战争的主要方面的情况是极少出现的。不过,不管给养的影响如何,它本质上依旧是不同于运用军队的一种活动,它只以自己的结果对军队起到作用。
我们在上文提及的别的活动与运用军队的关系更远,伤病员的救护活动虽然对军队的健康运行极为重要,但它仅涉及一小部分人,对大多数人仅有小而间接的影响;武器装备的补充,只要定期即可完成,在制订战略计划时,经常很少考虑它,除了军队本身常常进行的以外。
但是,这些活动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医院和弹药库的远近,极有可能是在战略上做出重要决定的唯一依据。这点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想否认。
但是,类似这样的仅仅是个例,而我们在这里所谈的是整体。我们认为,上述所说的活动所产生的极大的影响是极其罕见的,所以,我们不可能让伤病员救护和武器弹药补充的理论并入作战理论。
现在,我们再次明确一下我们研究的结论,属于战争的活动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只属于战争准备的活动和战争本身的活动,而理论分类的划分也必须与之相应。
战争理论是用来研究如何使用训练好了的手段来达到战争的目的。它只需要上述知识与技能的结论,或者说,它只要了解它们的主要结果即可。我们称之为狭义的军事艺术,或者作战理论,抑或是运用军队的理论,尽管叫法不一样,但是实际上指的都是一回事。
属于战争准备的知识和技能是为了建立、训练和维持军队。我们在这里不深究到底应该给它们起一个什么样的总名称,可是我们深知,炮兵、筑城等所谓的基本战术、军队的组织和管理等知识和技能,通通属于这个范畴。
因此,战争理论将战斗作为真正的斗争来研究,而把行军、野营和舍营等作为在某种程度上与斗争一致的军队的状态来研究。不过,它不将给养问题作为资深范围内的活动来研究,而是只研究其结果,正如同战争理论对待其他既存条件一般。
狭义的军事艺术又分为战术和战略艺术。前者研究的是战斗的方式,后者研究的是战斗的运用。至于行军、野营和舍营这几种军队的状态,由于战斗与战略和战术发生了关系,它们究竟是属于战略问题还是属于战术问题,要看它们是否同战斗的意义有关,是否跟战斗的方式有关。
大费周章地将战术和战略这样十分接近的两个事物进行区分,肯定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因为这对作战本身并无直接作用。在这里,我们需要做点说明。
任何理论首先要澄清混乱的,甚至是混淆不清的概念和观点。我们只有对名称和概念有了共同的理解,才能够站在同一个立足点上,才有可能顺利而清晰地研究问题。战术和战略虽然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互相交错,但它们在性质上却不相同,如果不精准地确定其概念,我们便难以彻底地理解二者的内在规律与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