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从堤坝里喷涌而出的怪兽(第5/13页)

1939年7月3日晨,小林部队向南疾进。这次进攻果然异常顺畅,似乎连对面的骑六师都撤走了,部队长驱直入,一口气赶了十公里。

一看地图,离苏军渡口还有三公里到四公里路程,胜利在望。

突然,让日军为之瞠目结舌的情景出现了:一批炮弹倾泻而下,把士兵们炸得鬼哭狼嚎,接着是第二批、第三批,日军阵地成为一片火海。

炮击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小林部队被摁着脖子,难以再向前迈出一步。

与此同时,朱可夫又调动飞机继续对浮桥展开轰炸。

浮桥关系着至关重要的补给线以及日军的退路,小松原必须进行全力防护。第二飞行集团奉命前去保护浮桥,并掩护河西兵团的进攻。

有了奇袭塔木斯克基地的胜利,日本航空兵在对阵苏联空军时颇有心理优势,他们早早地就在巴英查岗山上空摆开阵势,准备将来袭的苏联飞机一架不剩地击落于地。

可是当苏联飞机出现时,航空兵们肝儿颤了。

那不是一架一架,也不是一群一群,而是一阵一阵,经过源源不断的补充,苏联战机已经是密密麻麻,编队飞来时,犹如乌云压阵。

在悬殊的数量差距面前,日军航空兵越来越显徒劳。有的飞机选择了先去拦截轰炸机群,没想到“戴帽燕”伊-16瞬间从高空呼啸而下,日机惨叫着从空中掉了下去。

趁此机会,多达七十多架苏军轰炸机群飞临浮桥上空。由于轰炸机实在太多,浮桥旁边的高射机关炮都忙不过来,弹雨泼洒下,停在岸边等待过河的补给车队一片狼藉,浮桥也不时中招,河西兵团所依赖的补给线已被基本切断。

高射炮兵们越打越急,只要从浮桥上空过的,不由分说就是一炮。一阵排射过后,一架屁股后面冒着黑烟的飞机倒栽了下来,再仔细上去一瞧,众人傻眼了。

飞机上面还画着膏药旗,这不是日本飞机吗?

在不幸被自家人绊倒前的一刹那,从飞机上掉下一只通信筒,士兵捡起后,送到了河西兵团的临时指挥所。

辻政信正在指挥所里守着,他打开一看,终于弄清楚被误击的是一架日军侦察机,飞行员在侦察过程中看到了一幕不敢想象的画面,所以急惶惶地跑回来报信。

对通信件所说的内容,辻政信根本不相信,一边看一边骂:“这家伙被打下来真是活该,连数数都不会,怎么飞行集团尽出这号糊涂虫?”

然而很快,他就明白了,这个飞行员尽管很倒霉,但绝非不会数数的糊涂虫。

中午时分,小林部队突然听到巨大的轰鸣声,声音由远及近,连沙丘都为之颤动不已。随后,他们的嘴巴张大,而且再也合不拢了:数不清的坦克和装甲车从地平线上冒出来,就像一股股从堤坝里喷涌而出的怪兽。

继空军之后,由苏联装甲坦克部部长(相当于装甲兵司令员)巴甫洛夫中将亲自率领,苏军的两个坦克旅、一个装甲营早已到达外蒙古,但由于补给的限制,能一直在前线作战的只有坦克、装甲各一旅。

朱可夫把它们与原有的坦克部队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装甲兵团,总计有一百八十六辆坦克、二百二十六辆装甲车。

小林部队看到的,正是由河东调来的这支装甲兵团,而这些情况,已经被日军侦察机飞行员提前发现了,在丢下的通信件里,他说了一个概数:“苏军有四百辆坦克正朝我们而来。”

辻政信按照他的“兵站极限论”,认为前线根本不可能出现如此多的坦克,他以为飞行员在四十辆坦克后面错添了一个零,因此才大骂飞行员是糊涂虫。

事实证明,那个糊涂虫正是辻政信自己。

胡来举动

说起装甲兵团,就得先说说朱可夫与坦克的渊源。

苏联对坦克战车的重视,最早是受到德国军事理论的影响。此后,苏联逐步效法德国,实施骑兵机械化。在朱可夫担任骑兵团长期间,苏军第一批坦克团正处于创建阶段,朱可夫以其出色的练兵才能被选入其中。

从那时候起,坦克作战便引起了朱可夫的极大兴趣和热情。平时他很少待在司令部,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研究坦克,或者带领骑兵团进行野外训练。训练结束,不管时间多晚,他都要求坦克兵们必须把坦克车洗刷干净,然后他会背着手,一声不响地来进行检查,谁不服从规定,他就让这个人离开自己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