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待命的“秃鹰”队(第5/16页)

“我们今天不可能出去了。”梅勒斯说。

费奇眯起眼睛看了一眼黑暗,转身对他的通信兵说:“嘿,斯尼克,看看有没有营里发来的气象报告。”

气象报告没有带来好消息。它预计雨会在上午停下来。这意味着直升机能飞。

一个小时后,梅勒斯在野营帐篷里做起了文书工作:为国内的地方报纸写有关当地士兵情况的新闻稿,处理来自红十字会有关生父诉讼的调查。这些调查旨在弄清支付给离婚妻子、现任妻子、无法律依据自称是妻子,以及母亲和岳母的薪水分配方案。在梅勒斯看来,似乎全连有一半人都是来自破碎家庭,妻子不是酒鬼,就是吸毒成瘾,还有的离家出走,做妓女,或虐待孩子。这些情况有两点令他目瞪口呆。首先是这些事实的本身。第二是每个人似乎都不介意这些情况。

一个送信人送来了营里的一小叠文件和电报。包括调动卡西迪上士到指挥与补给连的命令。梅勒斯不禁惊叹纳普军士长的效率是如此之高。他回头向帐篷的阴暗处看去,卡西迪和两个助手正在设法理顺一堆乱七八糟的设备,他只好硬起心肠演下去。“嘿,上士,”他假装很兴奋地从桌旁站起来,“调你出丛林的命令来了。看看这个。”他拿着那个一式三份的命令向里走去。

卡西迪惊讶地看着梅勒斯。“什么?让我看看。”他皱起眉头,慢慢地读着命令。那是个常规命令,上面涉及到很多人的调动。他的名字被一个整洁的橡皮图章箭头符号所选中。文件的中央盖着“原始顺序”(讶)几个粗体大写字母的戳记。“好吧,我要滚蛋了。”他说。

“你上哪儿去,上士?”一名陆战队员问。两个助手都为有人能够活着离开丛林笑逐颜开。

“哦,我要滚蛋了。”卡西迪又重复了一遍。他坐了下来。“指挥与补给连。我有点糊涂了,”他抬头看着梅勒斯,“那接替我的人呢?”

“他可能是从师里或是某个地方来的。”

卡西迪说:“嗯,长官,我想去看看我能做什么。没有人对我说过这事。我发誓。”

“当然,上士,去吧。这里就交给我吧。”

卡西迪让那两个陆战队员去吃饭,并带去派两个人来替班的命令,然后就去见他的新连长。

有两个陆战队员设法搞到了在野营帐篷里而不是在雨中填沙袋的工作,温哥华是其中之一。他们两个人很快就开始翻箱倒柜,在那堆潮湿的个人物品袋里搜索起来,因为有人轮换回国或是阵亡,遗留在这里的袋子很多都起了霉。

“嘿,温哥华,”另一个年轻人说,“这里有你的东西。”

温哥华一看到那个长条形的盒子就有一种预感,这是他的剑。他买的时候就觉得这东西很有特色。他还以为它已经永远丢失了。此刻,他不禁脱口说道——他自己的感觉却好像这话是从别人口里说出来的:“耶稣基督。嘿!这是他妈的我那把越南剑。它原来一直在这里。”他撕掉包装纸,从狭窄的长盒子里把剑拿了出来。他抓住剑柄,嗖的一声从剑鞘里抽出了长剑。

梅勒斯在温哥华的惊呼声中转过身来。

“好家伙,少尉你瞧。”温哥华欢呼道。他站在两个水手袋上面,双脚分开,举剑在手。他把剑向空中猛地一劈。“我现在要使使这玩意了。”他咬着牙说。

到傍晚时,温哥华有一把剑的消息就传到了营部。扬乔维茨在指挥与补给连的一个朋友在顺便经过装沙袋的工地时,把这事告诉了扬乔维茨。扬乔维茨为自己未能去鉴赏一下感到很失望,他很快就把这种失望压抑下去,就像过去一年半里他压抑其他感情一样。“疯子,”他微笑着说,“他会倒霉的。你等着瞧吧。”

“是的,有可能,”他的朋友告诉他,“但那些越南猴子没打算用剑。他们不是他妈的野蛮人。”

“是啊,但温哥华是。”扬乔维茨反驳道。旁边的人都笑了。他的朋友也笑嘻嘻地走了。扬乔维茨沮丧地转过身,回到自己肮脏的工作中。

一整天B连都在挖土,然后再把土装满绿色的塑料袋。他们试图忘掉在任何时候,坐在东河或岘港有空调地堡里的一名军官都有可能下令让直升机载着他们,飞往丛林里的某个可能导致他们死亡的未知地点。他们试图用劳累来忘掉连队的吉普车随时可能冲过狭窄的跑道,朝他们开过来,坐在车上的帕拉克那时会朝他们大声叫喊:有人遇到了麻烦,B连要去帮助他们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