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密支那之三(第5/6页)

实际上,当时孙立人不但对周有良如此“刻薄”,见到断后归来的第113团团长刘放吾,同样是劈头一阵狠批。面对印度英军不礼貌的迎接,孙立人甚至一度下令掘壕、架机枪,准备和英国人火并。一直以“儒将”著称的孙立人,为何会做出如此不儒雅的事情呢?后来有人分析,远征异域,连续血战,而盟友互相拆台,自己人和自己人的内斗却比和敌人作战还凶狠,把堂堂远征军打成了异域孤军,上没有长官可以信赖,下有九死一生的袍泽要负责,让孙立人将军承受了太大的负担,特别是亲如手足的齐学启副师长为了抢救伤兵落入日军手中,更让他感情上受到极大刺激,有此异常表现,恰是正常。

幸而周友良锲而不舍,又经过多日寻找,终于在原始森林中找到了杜聿明所率领的残军。此时,数万精兵,只剩了几千鬼魅一般的活骷髅,因为突然得到粮食竟有很多人活活撑死。周有良回来后的报告中称,当时几乎无法相信自己找到的就是这位威望素著的杜长官。

周有良是杜聿明的救星,他还带回来了新22师的全部残军。可以说没有周有良,就没有这个后来大战孟关,横扫缅北的中国“虎师”。

美军PT-17陆军通讯用飞机,史迪威乘它到西通上空观察战斗情形。

为西通提供空投物资的C-46美军运输机

西通空降场被开辟为机场,但跑道太短,飞机冲出跑道是常见的事。

硫磺岛战役,美军大名鼎鼎,曾在菲律宾打过三年游击的张伯伦上尉战死沙场,被麦克阿瑟专门撰文纪念,至今是美国军队的标志性英雄。

周有良死时,仍然是一个连长,一如张伯伦一样,也是一名上尉。他的经历和张伯伦一样神奇,甚至他指挥第三连在最后一战中的表现堪称神勇。但是,这名中国上尉却死得无声无息,无论是杜聿明还是廖耀湘,似乎都没有想起过这位自己的救命恩人。他的墓碑,默默无闻地躺在腾越的国殇墓园里,即便如此,他仍是殉身缅北的远征军官兵中,少数得以归葬祖国的幸运儿。

不过,比起他最终丧生在内战中的战友们,周有良已经是死得其所了。可能他唯一的遗恨,就是再也没能饮到故乡漓江那清冽的江水。

周有良上尉的死,是在两军于西通激战最烈之时。此后,孙立人指挥新38师连续发动几个梯次的迂回,打通了和西通的地面联络,廖耀湘则指挥新22师以泰山压顶之势强攻日军西集团背后。

混战中,田中新一的部队粮弹消耗殆尽,全军崩溃!这一刻,田中新一肯定想到了瓦鲁班,第一次被中国军队迂回的痛苦经历。

在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据说会被认为智力有问题。如今的田中新一中将,只怕连质疑自己智力的时间都没有了。幸而,和瓦鲁班一战相似,在盘根错节的丛林中,日本工兵拼死打开一条“伐开路”,使田中新一和少量官兵得以突出包围圈。

只不过,因为这次中国军队迂回得更加深远,加上战斗中大部分有经验的日本工兵都作为战斗兵被编进了作战部队,所以在瓦鲁班的“伐开路”如果算是一条路(深山忠男中佐开辟的这条通路很专业,不但可以两人并排,而且规定上方的树叶不得损坏,以免被飞机侦察发现),这次的“伐开路”干脆就是一个“狗洞”。田中新一等几乎是爬着从这条简陋的通路中逃出,除了一支枪,几乎什么都没有带出来。第18师团在改编成三联队制部队时,所属汽车从50辆增加到500辆,后来又增加了缴获原英军的200辆汽车,已经实现了半摩托化,如今这些车辆不是被摧毁,就是在加迈和西通落入了远征军之手,连一支完整的大象运输队都成了新一军的战利品——2002年死于台北木栅动物园的亚洲象林旺,就是这支运输队中的一员。

就是这样一条通道,也很快被盟军的飞机发现,美军P-51野马战斗机立即投弹摧毁这条道路。尽管是雨季,但大面积抛撒的汽油燃烧弹依然把丛林变成了一片火海。

西集团残余日军,只能靠双腿逃向附近的丛林。没有食物,没有弹药,也没有救援,他们的命运和1942年败走野人山的杜聿明没有什么两样。后来,人们在加迈周围的山区里,捡出了两千多具日军官兵的遗骨,他们都是未经战斗,而因为饥饿与伤病死于丛林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