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城之谜 ——八路军围攻深泽之战(第3/4页)

至此,深泽之战中方的作战经过,已经基本了然。

三、竹竿捅下来的日本轰炸机

在伊藤桂一八路军围攻深泽县城作战一文中,曾提到“运送给养的运输机被八路军击落”。萨为此曾遍寻日文与中文资料,却再未见到相关记载,认为伊藤有误记的可能。

然而,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照中方史料的记载,此战中伊藤的一个错误被发现,那就是他记录的作战发生在1941年。而最终证明,八路军回民支队马本斋部围攻深泽,实际发生在1940年11月,或许因为年代久远,伊藤的记录,与实际时间相差了整整一年。

因此,我去寻找1941年被八路军在深泽击落的日军飞机没有着落也就不奇怪了,时间不对,无疑是南辕北辙。

在作战时间重新确定以后,萨重新对此战作了些调查,利用几个周末的时间,试图重新找到这次防空作战的线索。毕竟,以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击落日军飞机这样的战果,是非常难得和值得考证的。

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日本爱好历史友人的帮助下,一份意想不到的资料,终于让这架“失踪”的日军飞机重新浮出了水面。

这份资料,就是日本原陆军航空兵部队老兵组所编的回忆录《陆鹫与太平洋战争》(主编渡边洋一,1979年2月第一次印刷,光人社出版),其中的一篇文章《深入大陆的轻轰炸机队》,作者白井义),不但提到了这次战斗,而且描述相当详细。

依据这份材料,在这次战斗中,日军损失的,不是一架运输机,而是一架当时日军最新的99式双发轰炸机,另外至少有一架99式轰炸机被击伤。

白井所属的部队,为日军陆航第十六战队,下辖一、二、三中队,指挥官久米中佐。当时其第一、第三中队部署在石家庄,第二中队部署在运城,担任对华北地区日军部队的轰炸支援任务。1940年11月(无具体日期),因驻守深泽的日军中队遭到“八路军大部队”围攻,该部第一、第二中队奉命派出两个小队共6架99式轰炸机,前往深泽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并空投弹药和药品给守军。这大概就是伊藤从地面部队口中得知被击落的是“运输机”的缘由吧。

白井义,原日本陆军航空兵少尉,特操15期毕业,亲身参加了深泽之战。

日军川崎Ki-48 99双发轻轰炸机,盟军代号“lily”, 1940年7月刚刚取代98式轻轰装备部队,是当时日军最优秀的轰炸机,在深泽损失的这架99轻轰,可能是日军在战场上丢掉的第一架该型飞机。

实际投入战斗的日军轰炸机队,由第一中队中队长神谷少尉指挥,白井作为“航法者”(导航员)乘坐第三中队第一小队长松井少尉的座机,分成两波投入攻击。

按照日文文献的说明,此次日军轰炸的任务,是炸开围攻深泽的八路军控制的城墙,从而为被围的日军打开逃路。驹井称“顺利完成任务”。不过,从作战结果看并不太好,因为深泽守军最终仍被八路军围攻在城内,打到日军援军到达,只有6人幸存。由于日军飞行员多为新手,经验不足,也因为八路军防空火力微弱,日军用小角度的下滑轰炸代替大角度俯冲,对八路军阵地进行攻击。

从文中看来,日军此战损失一架99式轰炸机当无疑问。然而,这架飞机究竟是怎样损失的,却并没有明确的记录,只是说“返航的时候天色已晚,第三中队的一机丢失,未能返航,乘员组三人损失”。从后文看,提到三名乘员死亡,而且飞机坠毁时燃料发生大火,那么日军应该是找到了该机的遗骸,只是寥寥数语,不得其详。

参加此战的日军领队机指挥官神谷

这样,此机损失原因,依然是一个谜,我们只能猜测了。

第一种可能,是机械故障或者迷航。因为99式轻轰是日军刚刚装备部队的新机,有可能存在磨合问题,仓促上阵。如果失事坠毁当不令人奇怪,这样也就很合理地解释了八路军没有击落日机记录的原因。然而,华北大平原一望无际,如果迷航应该很容易找到地方迫降,更不会带着大量燃料就急于迫降。所以,如果原因为此,则机械故障的可能性更高。可是,99轻轰恰恰是以故障率低,出动率高而著称的,所以,这种可能性也不是特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