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第8/15页)
前方距二线大约三里的,黑夜里雪深路滑不好走,满军士兵又多有厌战情绪,听着越来越近的枪声,他们脚步越发慢了,有的士兵故意摔倒,这就更降低了行军速度。
山田心里着急,命令连长和指导官催促队伍,他率两个日本护兵和三个参谋,打马先行。
郑永清主动请缨,确实是想报仇雪恨,不过对象不是马明金,而是日本人。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天翻地覆,百姓生活水深火热,好多人,主要是军人,面临生死选择。
郑永清是正宗的满族血统,尽管他不像他阿玛那样对大清魂牵梦萦,内心对恢复清朝帝制并不排斥。日本人入侵,血腥镇压,作为军人,后编入满军,助纣为虐,如同鹰犬,每每想来,很不是滋味。好在上面有他崇拜的老长官熙洽,清朝最后一个小皇帝也来到东北,当上执政。想到他们都是满人后裔,若真能建立一个满人治理的满洲国,这让他多少还能得到点宽慰。随着时间推移,他如梦初醒,这哪是满人的国家,简直就是日本的附属国,即便是附属国,也该有个自由,可现在从上到下,都成了日本人的奴隶,连做人的权力都给剥夺了。最让他气愤难抑的是,冯占海和大舅哥马明金率部攻打吉林市,两军对垒,满军为日本人卖命,本够羞耻,日本人却射杀满军伤兵,当时,他拒不执行这个没有人性的命令,并提出抗义,最后,他为此被降职为现在的营长。其实升降,在日本人统治下,他并不看重了。他一直耿耿于怀的是日本人对中国人竟如此凶残。还有他手下的罗排长,堂堂的血性军人,只因执行公务,打了寻衅滋事的日本人,被日本人枪杀于大庭广众之下……种种耻辱,令他心痛,也让他无地自容。也就从那时起,他对日本人由反感,逐渐转为仇视。同时,对率部明刀明枪与日本人血拼的大舅哥马明金,倍加敬佩,甚至心驰神往,盼望有一天,也如大舅哥一样儿,做个顶天立地的中国军人。但回归到现状,不由一声叹息,他时常问自己,真的能成为大舅哥那样的人吗?军人不怕死,军人不惜死,单就军人素质,他自认能做到,可是想到家庭,父亲、妻子、儿女,还有岳父一家,他犹豫了,退却了。虽然他心未死去,事实上,他在苟且偷生……
就在这时,郑廷贵在马家大院中毒而死。
郑永清小时候就是个鬼精灵,从讲武堂毕业,因思维敏捷,被选为督军府参谋,整日周旋在长官们身边,耳濡目染,察言观色,具有很高、很精确的判断能力。当听到父亲死在岳父家,他感到蹊跷,后听日本人说父亲是岳父投毒致死,岳父因此被日本宪兵队抓走,他立马断定这是个阴谋。为弄清事情真相,他托在医院的朋友,花钱买通检验父亲尸首的医生,得知毒死父亲那种毒药,是关东军细菌部队研制出来的,寻常人弄不到的。联想父亲去世前,发生的一连串事情,诸如去新京手捧“免死金牌”告御状,回来后,求见酒井,遭到拒绝,这些足以证明,父亲是死于日本人之手,具体地说,是被酒井杀人灭口,至于投毒的环节,那只是个形式而已。
中国有句俗话: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此仇此恨,若忍气吞声,枉为人杰。
郑永清性格虽然内向,男人及军人的血气方刚,绝对具备的。他愤怒到极点,他悲痛欲绝,可是他却没有发泄出来,就在父亲出殡时,他也是默默地磕头,连个眼泪都没掉。过后,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任何人不见,比以往更消沉了。再后来,人们就不关注他了,连受命监督郑永清的山田,向酒井汇报,也用瞧不起的口吻说郑永清已失去军人气节,与众多满军军官一样儿,逆来顺受……他们哪里知道,包括郑永清的亲人也蒙在鼓里,郑永清已在暗中筹划哗变行动,走向反满抗日之路。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串联营中的弟兄,三个连长是他的亲信,表示同意,怕遭日本人迫害,事先秘密把家人送往外地。
马明玉被撵回娘家,郑永清颇用心良苦。
郑永清之所以在妻子面前,行为反常,皆为假象,他怕妻子担忧,甚至阻拦,故意不理睬妻子,制造摩擦,找茬儿与妻子吵架,最后让妻子带孩子回到娘家,包括,他在父亲去世后,与岳父家断绝往来,连岳母出殡,他都没有参加,这一切都是做给日本人看的,以防哗变后,日本人迁怒妻子和岳父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