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第5/9页)
马明金:“镇里的情况有变化吗?”
原来,不久前,马明金通过内线,给孙明写封信,试探孙明是否有哗变之意,孙明没有一丝犹豫,回信说听命于老长官的。还说现在满军的士兵,大多数都痛恨日本人,只是敢怒不敢言,他可以掌握全排,真要动起手,排里两个日本指导官,不在话下。马明金派人与孙明进一步接触后,制定了突袭拉法镇的战斗计划。
孙明几天前,将镇里守军情况,以书信方式做过报告:“镇里军情,没有多大的变化,火车站还是一个守备小队,二十四人,团部约有百余人,另外还有一个卫队连,全部加起来,三百多人,我们排四十人没算进去。”
马明金因是隐蔽出山,只带一百多人。
孙明:“团长,有把握吗?”
马明金思忖:“兵力是悬殊些,但我们按原方案执行,擒贼先擒王,只要把团长李子安控制住,接下来就好办多了。”
孙明赞同,他说满军从上到下,人心涣散,如果不是日本弹压,根本没有人愿意向义勇军开枪,说到这儿,他讲起,在满军中,暗中流唱着一首歌:满洲士兵兄弟们啊,/眼看那立了春, 大家提精神,/何不反正杀敌人。/你们别在梦中睡沉沉。/日本是仇人,/占满洲,/杀中(国)人,/用苛捐,/剥削人。/夺取政权他为尊,/敲死劳工兄弟们,/日本人心太狠,/抢夺烧杀带奸淫,/处处欺负中国人。
马明金:“我在山里听说了,有的满军士兵,唱这首歌时,被日本指导官听见了,遭到枪杀。”
孙明愤恨地:“是啊,所以,大伙儿都恨死日本人了。”
马明金:“李子安没离开镇子吧?”
孙明:“我中午碰见团部的一个老乡,他说李团长一直在团部,哪儿也没去。”
马明金:“一会儿菜上来,你在这儿对付一口,马上回排里,行动前,任何人不能离开营房,以免走漏风声,我天黑去见你,到时候统一行动。”
孙明松下一口气:“哎,可算是熬到头了……”
随从出去催上菜。
孙明沉吟,眼神有些飘忽地看着马明金,欲言又止:
“老团长,我信上说的……”
马明金笑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为抗日立下大功,我当然尊重你的选择,无论你去了哪里,我们都是老东北军的同仁,是朋友……”
孙明面呈愧色地:“老团长,我孙明不怕死,我真想追随你打日本人,可我……我当兵这么多年,爹娘已是古稀之年,身体又不好,我又是独子,他们一直盼着我成个家,传宗接代,我……”
马明金动情地:“兄弟,你别说了,我理解你,咱们打日本人,不也为了有个安稳的家,你父母那么大岁数,你应当膝前尽尽孝心……咋样儿,都安排妥了吗?”
孙明的家在营口,几天前,他让亲戚带着父母,乘船回山东老家了,他也安排好路线,哗变成功,他立即悄悄潜回山东。
马明金把一个布包推给孙明:“这里有二百块大洋,五根金条,你带回去……”
孙明连忙说:“不,不,这可使不得,我是你的老部下,你是为了抗日,我这么做也是为了抗日,我没继续跟着老团长,就太那个了,我……我咋能……”
马明金:“这不是奖赏,是我跟弟兄们孝敬你家二老的,拿着,听话……”
孙明诚恳地:“不,老团长,我知道你们在山里的困难,这钱我……说啥也不能收下,至于我爹娘,他们都是庄稼人出身,不怕吃苦,再说了,这些年,我攒下点钱,维持生活,娶个媳妇也够了。”
马明金正色地:“你要还是认我这个老团长,就得听我的命令,收下!”
孙明含泪地:“老团长,我回山东,等把爹娘侍奉走了,那时日本人若还霸占咱东北,我一准回来找你,跟着你打小鬼子,我孙明也是中国爷们儿,说话算话。”
马明金拍着孙明的肩膀:“好,不愧是咱们老东北军的人,我等着你!”
冬月里的天,太阳一落山,便彻底地黑下了。
马明金只带六个随从,来到孙明排的驻地,其余人都溜出镇子,与队伍接头,传达命令,分别执行既定的任务。
孙明大门口迎接,俯耳告诉马明金,两个日本指导官嗜酒如命,晚饭时,他找了几个酒量大的弟兄,轮番敬酒,把这两个日本指导官灌得腿软得如面条,被抬扔到炕上,不省人事,有三个士兵拿枪守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