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5/9页)

李子安见马明金脸色铁青,不敢再说什么,应声出去。

下午,长春被关东军占领的消息,传过来了,熙洽与俨然已成为公署长官的酒井商量,应召开会议,简单通报沈阳、长春之情况,把荣臻的命令传达下去,稳住军官,防止发生兵变。酒井说,他已得到情报,东大营的部队开拔时,均携带武器。这让熙洽大吃一惊,马上联系李子安,但部队在运动中,联系不上。想不到的是,这么一个情报,酒井都掌握手中,熙洽感到惊惧。酒井还提出,开会时,若有人敢反抗,拒不执行命令,应就地撤职,软禁起来。熙洽想不表态也不行了,不到一天的工夫,他已自然不自然听命于酒井了,长春都落在日军手里,这就意味着兵临城下,他没有过多抗衡的砝码了,还好,酒井也挺知趣,挺大度,对熙洽还算挺恭敬。

晚七时--开会的时间也是酒井定下的。省公署内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省政府几位熙洽亲点的大员,来到会议室。但更多是的身着军服的军官,熙洽命令驻吉林市团级以上军官,悉数参加。

马明金带四个护兵,在公署门前下了马,警卫人员示意护兵不许进入楼内,都到侧房等待,这在马明金预料之中,刚好冯占海也到了,马明金待冯占海走近,两人并肩向里走着,不动声色,小声地说着话。

冯占海:“气氛不对呀,熙洽不露面便罢,露面就来个下马威。”

马明金:“我看这些岗哨都是生面孔,原来公署不是归你们卫队团吗?”

冯占海:“我们被撒换下有一个多月了,现在卫队都是从熙洽嫡系的军官教导队调来的……哎,你说熙洽会不会跟咱们翻脸啊?”

马明金:“难说,还是小心为妙,尽量别跟他发生正面冲突。”

冯占海:“危难之时,不能听他一个人的摆布,该说的还得说,我就不信辅帅提拔这些人,都能听他的?”

进楼时,郑永清刚好作为接待参谋,站在门口,平日里,见到冯占海等人,都热情地打招呼,现在却不苟言笑,只是点点头。在马明金走过他身边时,他冲马明金使个眼色,马明金会意放慢脚步。

郑永清低声地:“少说为佳,切记!”

马明金没什么表情,快走两步,追上冯占海,把妹夫的话,对冯占海重复一遍。

冯占海笑了笑:“你这个妹夫,现在可是熙参谋长的红人啊,他说这话,是在暗示你呀!”

马明金:“他是担心我。”

会议室,长长的桌子两旁,坐满官员,所有人的脸色,都是灰蒙蒙的,相互见了,也不多说话,点下头,算是打招呼了,相邻的,或许交头接耳说两句,不敢大声。好像生怕触碰到什么,惹来祸端。总之,连空气都带着一种肃杀的味道。

侧门打开了,先进来十个挎匣子枪的士兵,分左右站立,盯视众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又进来几个副官、参谋,包括郑永清。随后熙洽一身戎装地走进来,坐到桌子正位上,板着脸,目光极威严的扫视一遍。以往任何会议,卫兵不许进入,这次是熙洽特意安排的,怕有人对他起杀心,同时,也想给参会人员一个震慑。

室内鸦雀无声,每个人的神情都很紧张,冯占海与马明金邻座,两人相视一眼。

熙洽也不想过多说话,他已接到他的老师关东军第二师团长多门二郎的电话,告之所属天野旅团已占领长春,他明日到达长春,即日率天野旅团向吉林进发,让熙洽做好迎接准备。熙洽说给他两天时间,他把吉林市的部队,全部调出城外,他向多门二郎保证,到时候,不会让多门二郎受到一点抵抗和危险,顺利进入、接收吉林市,也就是吉林省的省会。熙洽看出来,东北大势已去,决心投靠日本人。不过,他不敢操之过急,因为在座都是带兵的人,想稳住部队,必须先稳住这些人,他打开卷宗,拿出一张纸,朗声念道:

“现在我宣布荣臻参谋长所转达的副司令长官张学良的命令:沈阳之军事冲突,是偶然事件,若遇日军扰之,我军不许轻举妄动,不得还击,原地待命,待候交涉。大家听明白了吧?根据荣参谋长的指示,我现在做如下部署,一,执行此令,并将命令迅速下传到连级。二,省城的第二十五旅所属三十二团、三十三团,撤至乌拉街一带。卫队团从永吉后撤到官马山一带。公署直属三团在龙潭山集结后,后撤十公里。省城军官教导队撤至缸窑一带。三,市内只留少数的警察巡视治安,配发新印成白色袖章,每人只发五粒子弹,多余的警力,在警局不许外出。四,各部队的枪支一律统一保管,锁入库房,执勤官及哨兵可配十粒子弹。五,此令下达后,无论官兵,如有任何违抗者,军法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