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铁血杀手王亚樵(第2/3页)
……
出具庄票的安徽茶叶商人不在上海,据说回老家收货去了,一时半会不会来,线索就此中断,查找枪械和烟雾弹出处的工作也没有进展,上海滩流落的枪械多了去了,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谁也查不清楚,烟雾弹是军用品,这几年上海周边战乱不断,军用品流落民间甚多,一时半会也无从查起。
线索全都断了,让陈子锟很是郁闷,三枪会到底是江湖组织,不是秘密调查机关,干这个不专业啊,于是他想到了徐恩曾和戴笠,打电话向他俩询问进展工作。
徐恩曾仗着是中组部的人,不买陈子锟的帐,借口事关机密不漏口风,戴笠倒是很识趣,告诉陈子锟说他这边也查不出什么,不是没有线索,而是线索太多,知道宋部长行程的人很多,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泄漏,而且很多人是洋人,调查小组无权提审,总之工作很难开展。
就这样过了三天,夏天遗体很难存放,唐腴胪下葬之时,案子还是毫无进展,从江西赶回南京的蒋介石连下严令,让各部门加紧侦破,在十日内务必破案。
一时间,上海滩气氛紧张起来,淞沪警备司令部侦缉大队、上海警察厅,还有来自南京的两个秘密调查机关全都发了疯一般到处抓人,可是真凶依然不见踪影。
十天很快过去,凶手依然没有归案,甚至连线索都没有。
这天,陈子锟接到杜月笙的邀请,到黄浦江岸边一处茶楼饮茶聊天。
一番寒暄后,直接进入正题,杜月笙道:“蒋主席派这些人查案,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陈子锟道:“此话怎讲?”
杜月笙道:“上海滩的水太深了,我们本地这些老油条尚且查不出的案子,南京来的侦探又怎么能查的出,现在他们已经在雇佣本地的包打听来办案了,可是照我说,还是查不出。”
陈子锟一点就透,道:“看来查不出是有原因的,想杀宋子文的这个人,背景很深。”
杜月笙笑了:“其实背景也没那么重要,在江湖上混,别管多横多楞,无非是求财,可是遇到不要命的主儿,谁不得绕着走。”
陈子锟渐渐明白了:“那么,上海滩谁是最大的亡命之徒?”
杜月笙道:“有一个人,就连张啸林这样善打的,见了也得绕着走,这个人资格甚老,辛亥时当过合肥革命军司令,安徽副宣慰使,手下有一帮安徽籍的杀手,擅用钢斧,悍不畏死,更主要的是这个人一贯反对蒋主席。”
陈子锟豁然开朗,江湖人士一旦牵扯到政治里,肯定是急先锋马前卒,安徽人、反蒋、黑帮头子,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昭然若揭。
“杜先生,谢了。”陈子锟一抱拳。
“喝茶,喝茶。”杜月笙端起了茶杯,虽然他连名字都没提,答案已经出来了。
……
有了杜月笙的提点,三枪会很快将这人的名字以及盘踞地点查出,此人名为王亚樵,字九光,纠集一帮安徽籍苦力,号称斧头党,王亚樵为人豪侠仗义,颇有古风,手下最多的时候高达三千人,连警察厅都惧他三分。
可惜此人行踪不定,神出鬼没,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掘地三尺也要把他挖出来!”陈子锟下了命令。
“要不要通知警察厅和淞沪司令部,请他们协助。”苏青彦问道。
“知道的人越多,消息越容易走漏,咱们自己先干。”陈子锟道。
得亏有三枪会这个地下组织,否则就算是官方侦查机关,在上海滩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也得吃瘪,公共租界巡捕房,法租界巡捕房,那都不是省油的灯,搜集情报侦办案件的能力远超华界同行,涉及到租界内的案件,中国当局无权进入逮捕,只能委托巡捕房逮捕后引渡,但是三枪会这样的民间组织就无所谓了,便装进去把人抓到,大皮箱一装,偷运出来便是。
依靠无孔不入的青帮小混混们,三枪会终于得到确切情报,王亚樵就藏在法租界姚主教路的一栋别墅内。
陈子锟调派了二百名好手便装分批进入法租界秘密抓捕王亚樵,配备驳壳枪和匕首,事先又给程子卿打了招呼,说三枪会要办点事,请巡捕房照应着点。
人马派出之后,陈子锟留在位于闸北的国防建设监委会办公室等候捷报,忽然刘婷进来说,唐小姐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