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入党(第3/9页)
黄干从家里走出来时,人们已纷纷回家去了,村边坪子上的人已经不多了。靠近坪子不远的松树林里,停放着被害群众的灵柩。包括玉英在内的一些死难者的亲属们,一个个扶着灵柩啜泣。松林内的小鸟,歌唱着哀悼的曲子,松涛奏着悲壮的音乐,使周围的一切,显得冷森森,阴沉沉,好像天地万物都在为死者鸣不平,为英勇不屈的人们致哀。
刚刚转过一个墙角,黄干一眼望见桂英和望富的灵柩,不由地一阵眼花缭乱,心烦意乱,他突然感到,身边的一切,在旋转,在晃动……他目视前方,鼓足力气,紧跑一阵,猛然扑在灵柩上,痛哭起来,脑子里立刻浮起了一段段伤心往事。
五年前,他一个人,摆脱了黄四保等人的追赶,迈着大步,踏进龙尾瑶大山,一口气无目的地走了几十里路,直到红日入山,暮鸟归巢,一阵阵凉风吹来时,才意识到,天已黑了,走累了,肚子饿了,想找个地方,饱饱地吃一餐,甜甜地睡一觉。然而,环顾四周,已经来到两边大山遮天蔽日、中间只有一条石间小道的狭谷中了。抬头一望,只见云天像一条蓝带子似的飘在头上。他第一次来到这样的深山狭谷,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一方面希望找到人家,另一方面又怕找到人家,心情是复杂的。他想,要是有一个山洞,能背背风,取取暖,美美地睡上一觉,该多好呀。于是,他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继续向前,想寻找个安身之处。哪知刚刚走了几十步,就突然在右手边,发现一个一丈方圆的山洞。他喜出望外,转身走了进去,心中也不住地暗自宽慰:真个是“天无绝人之路”!他欢喜得早了点,仅仅是走了几丈远,就发现前面一片闪光。他忙站下,向前一望,忍不住大叫一声:“奇怪!”原来摆在他面前的,既不是山石,也不是岩洞,却是一片碧波粼粼的水面。他小心地走近水边,向前望去,暗自猜想,要是这片水中,能有一片小洲,自己能设法渡过水去,在这个人烟绝迹的地方安居下来,那该多好呀!然而,他失望了,试探了许久,也没能找到可以涉过水去的办法。正当他望水兴叹的当儿,猛不防一只巨大的怪鸟,吼叫一声,噗嗒嗒地从对面水面上飞来,黄干一时被这突然而来的袭击,吓得回头就跑。还没跑出洞口,那只怪鸟已带着一阵凉风,从他肩上掠过,飞出洞去了。这时,他才感觉到这个洞有些冷飕飕的,不便久留。他走出洞口,继续前进。当时的黄干,并不知道,这就是土匪号称“小台湾”的绝境。水中间,的确有近似黄干所设想的那么个小岛,只是没被他发现。
黄干离开洞口,又向前走。天已黑了下来,他来到不远的一个小山坡上,找到一个背风的地方,然后又找了一根木棍放在身边防备野兽,才倒身睡下。
在山里,他一直盘桓了三天,也没找到个可以安身的地力。随便找点又涩又苦的野果子充饥,也难以支持下去,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向东南方向走。听说平桂那边,有个什么金矿,也许能暂避一时。这时,天色已晚,他正愁又要在山沟里过夜晚时,忽然在暮色苍茫中发现面前的山坳里有一座古庙。
黄干满有兴趣地进了庙门,只见庙宇有三间,正中有一座神像。走近一看,见那座神像浓眉大眼,面黑如漆,手执一把大刀,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从神像面前的香炉、跪垫来看,似乎不久前还有人来烧过香呢!黄干心中暗想:这位神像,大概就是人们常讲的那位过去反抗过满清大军的什么英雄了。他向两边一看,真个喜出望外:两边各有一堆茅草,而且像是有人睡过似的。他走到了右边弯腰用手扒开茅草,不禁吓得毛骨悚然。原来,茅草下面,掩盖着一个老太婆的尸体。他定了定神,发现尸体旁有一只破碗,还有一根被狗咬得残破不堪的棍子。黄干不禁对着尸体,长叹一声,又用茅草把她盖好,回头走向左边的茅草堆。当他正要弯腰扒开茅草时,更加出乎意料的是,茅草却自己动了起来,接着,从中伸出一只小手。黄干定一定神,扒开茅草,原是一个年近十岁,骨瘦如柴的孩子在躺着。他忙把孩子抱起来,那瘦黄无血的脸上,显示着快要离开人世的垂危。孩子也许被黄干的温暖唤醒了吧,他翻了一下无神的眼皮,颤动的嘴唇,叫一声:“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