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射鼠(第5/6页)
王群说:“如果县委能批准的话,我主张这样:民兵,一律留在村上不动,我们只发个指示,要他们发现敌情时,灵活转移,保存力量。这样,一方面会使坚强的村干与民兵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也可看出那些潜伏下来的敌人的真面目。保卫区政府的问题,按照昨晚会议的布置,一方面尽可能请求县委把机枪连赶快调回来;另一方面,调两支坚强的民兵,控制住区政府前后两个山头,再加上我们内部的固守,敌人也就无能为力了。”
谈到这里,黄干走了进来。王群正想给黄干布置任务,但又一想,如果到后山上去谈,那就会更现实些。于是,他对徐翠说:“我们去后山上看看地形好吗?”
徐翠说一声:“好!”接着,王群又把黄干叫来,三个人一起走出了区政府。
粮仓后面的山,是“长山”。由于旧社会讲迷信,怕坏风水,每个村庄圩镇的旁边,都有所谓的“长山”。这种山,长年不准任何人动上面的一草一木,因此,长年累月积下来的落叶,把整个山头遮盖住,甚至有的有数尺之深。
这座“长山”上,也同别的一样,山顶上生着许多又粗又大的松树,有几棵长在边上的,树身一直伸向粮仓的屋顶上。
王群、徐翠、黄干沿着山道走至半山,忽然看见一只老鼠,沿着垂向粮仓的松树枝疾驰而下,看样子,快要窜到粮仓里去了。王群马上从黄干手中要过步枪,对准小坏蛋,砰地开了一枪,老鼠立即应声而倒,落在瓦面上。
徐翠高声惊叫道:“打得好!”
站在一旁的黄干,左瞧瞧,右看看,对这位年轻的区长看得出了神:像他这样的年轻书生样子,要说懂得道理多,那是因为多读了几天书,可他怎么练来这么一手好枪法?想着想着,他由惊奇而羡慕,忍不住开口问道:“区长,你这好枪法怎么练来的,给我介绍点经验好吗?”
这问题,使王群回忆起他在参加革命初期,由于当时形势需要而进行的一场紧张练枪运动的情景:
那是他参加革命不久的一个夜晚,为了配合一次大的战役,他同区中队一起去打伏击,堵截国民党主力十一师,阻止他们通过一座桥,等待分区独立团与主力部队的到来。当时敌人的先头部队是该师有名的便衣营。这个营是全副美式装备。敌人当时急于通过那座桥,又明知堵击他们的是地方武装,就仗着他们的优势装备,在照明弹照得如同白昼的桥头边,肆无忌惮地一次又一次地企图过桥。结果,区中队的几十条步枪,硬是把敌人顶回去了。在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敌人所以过不了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区中队的神枪手马排长的枪法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王群亲眼看到马排长打死十六个敌人,而他自己呢?却一个也没打中。等到主力部队赶到,王群同区中队一起撤下来时,眼看着同他并肩作战而牺牲了的八位同志,忍不住掉下泪来。他当时想,要是大家都有马排长那样的好枪法,也许同志们不会有这样大的牺牲吧?于是,他咬牙切齿地暗自对天宣誓:苦练一百天,做到枪不虚发。
那时候,他担任小乡乡长,随身有一支捷克式七九步枪和一支三号驳壳。他走到哪里,打到哪里。开始是成天打不中一个目标,后来慢慢摸到了枪的脾气,他越练信心越大,常常是一面走着路、说着话,一面找目标。
不久,他的誓言实现了,打出了一手好枪法。在练枪过程中,他先后打去了五百多发子弹。这件事,在一次偶然的场合中,被当时的李县长发现了;后来在全县的干部大会上,作为一个浪费子弹的典型例子进行了批评教育。可是,事有凑巧,大会结束不久,敌人又一次进攻解放区时,李县长被还乡团包围在一家逃亡地主的院子里,恰巧王群带着民兵,一枪一个地打死一批还乡团,才给李县长解了围。他们见了面,李县长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打趣着说:“小王,批评错了啦?”王群却忙否认:“不,不,批评得很对,我当时只想到练枪,没想到节约子弹,也没想到对群众的影响,实在不对。”
对于这段历史,王群一想起来就觉得好笑。这次被黄干问起时,他又一次想起了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