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神父的信念(第5/6页)

现在,他们拿到了苏佛洛夫这个家伙的照片和姓名。他认不认识阿马利克和齐姆亚宁这两个涉嫌杀害了拉斯普丁,然后沉屁河里的家伙?似乎有这个可能。在第三处时,他或许可以接触到陆军特种部队,不过也有可能只是巧合而已。国安会关心的主要是在政治上掌握苏联军队,但如今中央政府应该不需要如此大费周章了吧?

因为苏联时期一直困扰着军队的政委,如今,全部裁撤一空了。

你现在在哪里?普罗瓦洛夫对头档案问道。国安会的资料通常会清楚记载离职干员的现居地以及现职,但现在这份资料却没有如此详尽。你在哪里?靠什么维生?

你犯了罪吗?你杀了人吗?在调查凶杀案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常比答案还多,而且最后往往有很多问题是永远都没办法获得解答的,因为你永远无法进入杀人凶手的内心世界,一窥究竟。即使有办法一窥究竟,里面的东西也不一定会有任何意义。

这件谋杀案一开始就相当复杂,而现在更是愈愈复杂。他唯一能确定的是阿夫赛颜科已经死了,陪葬的人是司机和妓女;他一开始就假设皮条客是真正的目标,但如果苏佛洛夫收买了阿马利克和齐姆亚宁来杀人,为什么一个前―――他查了一下―――前国安会第三处的中校要如此大费周章来干掉一个皮条客?葛洛佛科也不同样可能是谋杀的目标吗?两个案件已经不是头一次令他头痛欲裂了,而且似乎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不论苏佛洛夫是何方神圣,如果葛洛佛科是原先的攻击目标,那么苏佛洛夫绝对不是在幕后策划的人。他只是‘杀手承包商’,决定下毒手的一定另有他人。

到底是谁下的决定?

又是为了什么?

葛洛佛科的死会给谁带来好处?

他要联络阿伯拉莫夫与乌斯提诺夫,或许他们可以追查苏佛洛夫的下落,然后他再搭机到北方去当面质询这个人。普罗瓦洛夫发了传真到圣彼得堡,然后离开办公室开车回家。他看了一下手表,只晚两个小时下班;就这个案子来说,这还不算太久。

杰纳迪·爱西佛纳奇·邦达连科中将环视自己的办公室。他晋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时候他很纳闷自己是否还能更上一层楼。他已经参军三十一年,一直盼望能够当上俄罗斯陆军的总司令―――这个职位有很多好人当过,也有不少坏人当过,包括了打败德军,解救俄罗斯的朱可夫。朱可夫的铜像到处都有,多年前邦达连科还是个军校生时,曾经听过他的演说,看过那张直言不讳、顽强不屈的脸,看过那双果决刚毅的蓝眼睛,他是真正的俄罗斯英雄,不受政治摆布的英雄。

邦达连科一路扶摇直上,连他自己都大吃一惊。他一开始是担任通讯官,接着被派到陆军特种部队,在阿富汗待了不算长的时间,并曾两度大难不死―――他两次都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因此获得不小的赞扬。他曾经受过伤,也曾新手杀死敌人―――很少有上校会这么做,除非是在军官酒吧里因几怀黄汤下肚而失手打死人。

邦达连科和许多前辈一样,都属于‘政治’将军;他靠着葛洛佛科的关系平步青云,然而如果没有真才实料,也无法晋升到三星中将,而且俄罗斯陆军也和其他车窗的军队一样,对战功褒扬有加,情报工作上的胜利也会带来更多的嘉奖。他负责的工作是美国人所谓的J -三,也就是作战部长,战时负责杀人,平时负责训练士兵。邦达连科走访世界各国,学习他人训练士兵的方法,取长补短,再应用到自己的部队上。士兵和老百姓之间唯一的差别就是训练,邦达连科专注于锻练俄罗斯陆军,希望他们能像当初朱可夫攻克柏林时所带的军队一样强悍。尽管达成目标并非容易,但将军相信自己已经打好了基础,也许十年后,他的部队就可以变得无坚不摧,而他当然已经光荣退伍,勋章都镶在镜框里,满满地挂在墙上……他偶尔会帮忙解决问题,就像其他退伍军官一样。

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公务要处理,但却不想打道回府,因为妻子正在家里举办将领夫人聚会;邦达连科对这种场合从来都不感兴趣。驻美大使馆的武官送他一本书《快刀》,作者是美国上校尼古拉斯?艾廷顿。艾廷顿,就是他,他的部队―――事实上是穿着军服的老百姓―――在加州沙漠进行演习时,被派到波斯湾,而且表现不赖―――比不赖还要更好,这位俄罗斯将领告诉自己。他们和正规部队―――第十和第十一装甲骑兵团―――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般,无坚不摧,犹如在屠宰场里对绵羊大开杀戒似的,痛宰整整四个机械化军团。邦达连科知道他们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杰出,部份原因是因为动机强烈,针对他们祖国所发动的生物战令他们火冒三丈;怒火可以轻而易举地让素质不良的士兵变得英勇无比,就像打开电灯开关一样轻松。‘战斗意志’这个专业术语,如果换成一般的说法,就是愿意出生入死,而这对带兵作战的高级将领来说,并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