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11/25页)
与此同时,阿维的队员在奔驰车外面安装了一些随车装备。比如像一些照片中看到的阿明的奔驰车上的小旗帜,被挂在了车头。然后,用硬纸板制作的新牌照喷上了相似的颜色,并写上乌干达的车牌号。
刚到下午,约尼和几位军官在侦察营会见了来自大力神飞行中队的三位军官——指挥官沙尼中校、他的第二助手阿维·爱因斯坦少校和首席导航员希勒姆。他们三人将驾驶第一架飞机,搭载侦察营的突击队前往恩德培。这次会见的目的,就是在这两个执行命令的关键部门之间进行一些协调。“这类计划过去由空军部队和地面部队单独指定。各方只是孤立地做出了自己的安排,”沙尼说。“双方制定好计划后,我们会见了约尼和他的属下……然后开始商讨协同作战,以确保万无一失。”5
他们在约尼的办公室坐了一个多小时,桌上展开的是各种各样的草图。约尼主持了会议。会议决定,飞机在新跑道着陆之后,把侦察营士兵放在连接新跑道和位于对角位置的旧跑道的带状区域。士兵下飞机的方向也确定下来,就在他们经过的飞机的侧面。他们也逐一讨论了与协调双方行动有关的其他细节,小到螺旋桨和穿过机翼的车辆之间的高度差,大到飞机在什么地方等候获释的人质。
“我们坐下来核查那些最微不足道的细节,乃至着陆的技术问题、地面滑行和飞机停靠,”沙尼说。“关于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小问题,我们想召开一个小型讨论会来提问和答疑,而这些问题在大型的计划会议上从来不会涉及……约尼主持的会议非常专业——很有组织性、气氛也轻松,具有一个会议本该有的样子。他结束一个议题后就继续下一个。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让侦察营负责这次行动,因为我们能为他们提供最基础的服务。他们有特别的需求,我们会努力满足他们。
“每个出席会议的部门都提出了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细节,因为你从来不知道双方的需求会在什么地方达成一致。你可能会认为,有些事情和对方没有关系。我尤其记得,我们谈到了跑道的照明问题。约尼想知道,如果我们抵达机场的时候灯光都熄了怎么办。当然,他帮不上忙,但他确实想知道。我们向他解释关于着陆技术的研究结果,包括使用雷达……在侦察营,我们做了最后研究并得出最终的结论——那是只有真正参与突击任务的人才能做出的。最后,我们这些部队指挥官对协议表示一致同意。无论其他地方已经做了什么决定,这个协议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会议是爱因斯坦第一次听说要在每架飞机上搭载车辆,而且他的飞机要比其他飞机提前7分钟着陆。他也是第一次听说使用奔驰车,这个想法让他高兴不已。总之,对地面任务和侦察营的工作方式了解得越多,他就越是佩服。“这是我第一次与侦察营接触。他们如此高效并且直击要害,这让我非常钦佩,还有他们对正确事情的专注方式……作为这个计划的一个旁观者,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没有参加在侦察营召开的任何通报会,而这次讨论会上接触到的一些微小细节,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他们深入到了最细微之处,可谓面面俱到……侦察营看上去太不可思议了,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
沙尼回忆说,会议不断地被打给约尼的电话打断。而大部分时间,约尼的手里都拨弄着一支他带到办公室的消音手枪。他不假思索地将消音器拆下来又装回去;一次又一次,他拨动手枪的转轮,发出一长串的咔嗒声。“约尼坐在椅子上,而我们围坐在他旁边。每隔一会儿,枪筒就会指着我们的方向。他频繁地拿着手枪瞄准我,这实在是我不太喜欢的事情。”
到了会议的结尾,他们也核查了计划于当天晚上进行的全方位模拟演习的技术问题。后来,在研究最后一些细节的时候,他们来到了办公室前面的门廊上。在那里,他们见到了沙尼的助手那提·迪维尔,他作为飞行中队与侦察营夜间演习的联络员来报到。沙尼本人没有时间处理这项工作,因为从那时一直到演习开始,他还要关注一些其他事情:总参谋长古尔坚持让他和爱因斯坦做示范,证明他们可以在没有灯光的跑道上实现夜间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