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反制(第5/6页)
他对约翰,布莱林的了解有多少呢?据他所知,那个人那个天才科学家,也非常具有商业头脑。他在几年前娶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也就是美国总统现在的科学顾问,不过却以离婚收场。布莱林目前周旋於众女子之间,是全美最有价值的单身汉之一,更是各大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这多少应该会让他的前妻感到难堪吧。
另外,布莱林应该与某些高层人士有密切的关系,像虹彩部队这样的机密事宜,他竟然能在一天之内就得知虹彩部队的名称和领导人的名字。只花一天的时间就拿到情报,这实在是太惊人了,不知道布莱林是怎样办到的?
波卜夫觉得自己正被卷入一场比集体谋杀还要严重的阴谋当中。一个商人能做出什么比集体谋杀还严重的事呢?为什么布莱林宁愿冒著坐牢、甚至被判死刑的危险进行这件事呢?
他计画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谋杀事件吗?如果是的话,那他的目的是什么呢?引发一场战争吗?也许吧,不过他又不是一国元首,怎么能宣战呢?难道布莱林是专门帮外国政府窃取本国机密情报的间谍——可是他能得到什么样的报酬呢?有哪一个人或是政府会去贿赂一个亿万富翁?所以他的动机应该不是为了钱,那是什么呢?
通常一个人会叛国,只有四种原因:金钱(Money)、意识形态(Ideology)、良知(Conscience)和个人恩怨(Ego),简称为为MICE。布莱林根本不缺钱用,所以可以把金钱这项因素剔除掉。成为叛国者/间谍的最大动机经常都是意识形态在作祟,不过布莱林会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呢?波卜夫无法找出答案。接下来是良知,但有什么事能让布莱林基於良知而想拨乱反正呢?最後只剩下个人恩怨;可是又有谁能够对布莱林这位亿万富翁造成用金钱也无法弥补的伤害呢?波卜夫又叫了一杯伏特加,今晚他得搭计程车回家了。
金钱和个人恩怨都不可能,所以只剩下意识形态和良知这两个因素。是什么样的信仰或不公义,能让人去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谋杀?从前者看来,布莱林并不是某个教派的狂热信徒;就後者而言,他也没有对自己的国家极度不满。既然金钱和个人恩怨这两个因素都被排除,而似乎也不是意识形态和良知的缘故,那波卜夫就想不出还会有什么其他可能的原因,除非布莱林疯了;不过他不是个疯子,不是吗?
波卜夫告诉自己:不可能。布莱林心智健全,虽然他的金钱观与别人不同,不过他的每个行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布莱林会是个像海珊、希特勒或史达林一样的狂人吗?不,他不是一国的元首,所以不可能有这种政治狂热。
以前波卜夫在为国安会服务时,曾经遇过各式各样的危险。他与世界级的敌方情报员对抗,从来未曾失手过,也没被抓过,因此他对自己相当有信心。不过也就是因为这样,目前的困境才会格外地使他有挫折感。虽然他制造的两起恐怖行动都达到了原订的目标,而他的雇主也很满意。不过,波卜夫觉得自己愈深入挖掘这个疑问,他所知道的事情就愈少;而他知道的愈少,也就愈不快乐。波卜夫不只一次当面向布莱林询问雇用他的理由,但是布莱林就是不肯松口。背後一定有什么庞大的阴谋存在……不过会是什么吧?
* **
他们一起练习呼吸法。多明戈觉得这个动作很好笑,不过他相信这是必要的。虽然佩琪的身材修长,但却不常运动,所以她必须勤练呼吸法,好让生产时能更顺利。他们夫妇俩张开双腿坐在家中的地板上,就像是童话故事中想吹倒三只小猪房子的大野狼,用力地吸气、吐气。多明戈一直让自己忍耐住不要笑出来。
「吸气、吐气。」多明戈说,然後弯身亲吻佩琪的手,「佩琪,我们做得如何?」
「丁,我准备好了。我希望赶快把孩子生出来。」
「你会担心吗?」
「怎么说呢,」佩琪回答,「我知道生产时会有点痛,我只希望事情赶快过去,你知道吗?」
「我知道。」多明戈点点头。他知道当不愉快的事不可避免时,等待是最折磨人的,反而是在事情结束时会有一种解脱感。多明戈非常渴望当爸爸,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做个好公民,甚至能像他一样成为一个情报员和战士,或是像佩琪一样成为医生——只要孩子将来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就好了。他已经开始想像帮孩子换尿布和擦屁股的情景了。抚养孩子长大,似乎会与他目前的工作有所冲突,不过虹彩部队的成员也都有子女,也了解两者之间的不同,而且对於两者都是一样地尽心尽力。举例来说,普莱斯有个十四岁的儿子,正值叛逆期,而且就像他的父亲一样顽固——不过他有自己的主见,不会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