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第4/6页)

两位老人伸出干巴巴的手摸了摸李明强的头,把脸转过去,扬着手,哭着说:“走吧!走吧!”

李明强倒退一步跪下磕一个头,哭着喊:“奶奶,您们多保重!”又退一步,跪下磕一个头,又退一步,又跪下……

李明强就像昨天迎接“后待”似的,退一步,磕一个头,为他的本家奶奶,为全村来给他送行的人。这一次,没有人打他,都蜂拥上来拉他,李明强激动地喊:“别拉我,让我给乡亲们磕个头吧!”

就这样,李明强退一步,磕一个头。送行的人们,进一步,喊一声:“起来吧!”

李明强退到第一辆拖拉机前,人们一下子又拥了上来,拉起李明强,齐声说:“上车吧,上车吧。”

七辆农用车都发动着了,震得山庄“隆隆”作响,李明强和杨玉萍上了第一辆车,紧挨着站在最前面。车上又上了李铁锤,及本家的叔伯、兄弟。后面的六辆车上,也挤满了人。就在车子起步的当口,突然有人大喝一声:“等一等!”

大家循声看去,是原大队支部张洪。张洪身边是他的堂弟张三怪,侄子张红星和张大孬。

张洪要干什么?人们都闭上了呼吸,农用车也停止了轰鸣。李明强的本家兄弟“噌”、“噌”、“噌”都跳下车,在车前站成一排,摆出一副要动手的架式,吓得张三怪等不敢向前半步。

张洪穿着一条蓝裤子,白布衫,头发全白了,跌跌撞撞地从人群后跑出来,李家兄弟一个个沉着脸迎上去挡住了去路,喝问道:“你要干什么?”

“我,我,我来送送小,小强子。”张洪抖着嘴上的白胡子,哆哆嗦嗦地说。

“谢谢了!我替我兄弟谢谢你,你回去吧!”李明强的本家大哥冷冷地说。

“不,不,你把这,把这交给,交给小强子!”张洪哆哆嗦嗦地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精制的小口盅,抖抖地扬在手中,哆哆嗦嗦地说:“不,我要,我要亲自,亲自交,交给他。我,我,不配……”

“你本来就不配!”李家大哥没等张洪说完就不屑一顾地呛了他一句,他咬着牙说完,向旁边跨一步,让开了。李家兄弟见大哥让了,就为张洪让出一条道。

原来,张洪拿的这个小口盅是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时,县里为退下来的老村长和大队党支部书记发的纪念品,印有“人民功臣”四个大字。张洪当时拿着在全村炫耀,逢人就讲他是组织上授予的“人民功臣”。

张洪蹒跚着走到车前,仰着脸对李明强说:“小,小强子,给你。这是县里,奖,奖我的。我,我不,不配。给你,你爸,你妈,才是,才是,功臣。他,他们,走,走了。你带,带着,保佑,保佑你,成,成为,国家的,的功臣。”

李明强听爸妈和杨玉萍说过,张洪在前年他探家走的那天晚上,得了报应,差一点死了,现在走路说话都不利索。李明强见张洪那么真诚,就接过了那口盅。他知道这口盅的来历,就是没有见过。

李明强仔细看了看,又递向张洪,说:“老支书,这是您的荣誉,您留着吧。”

张洪直推李明强的手,不住地说:“不,我,我不,不配。”

李明强说:“这是组织上对您几十年工作的认定。您是对人民有功的,谁也不能否认。”李明强左手一挥抓住张洪的右手腕,把那口盅放到张洪手里,说:“拿回去吧,我要上前线了,没法拿。”

“小,小强,你,你恨,恨我,不?”张洪哆哆嗦嗦地问。

李明强从四十五度角的方向瞥了张洪一眼,嘴角泛起了那种带有讽刺意味的微笑。爸爸、妈妈、哥哥都去世了,我们这两个也是即将离世的人了,还有什么仇、恨可言呢。李明强摇摇头,说:“以前恨。现在,不了。”

李明强故意没有把“恨”字说出来。他恨,他恨在骨头里。没有张洪等人的迫害,哪有今天这个结局。

“我,对,不住,你们,李,李家。你,你,爸……”

李明强见张洪那么一个字两个字地蹦得烦人,就跳下车,把张洪扶到路边,耐着性子说:“老支书,都过去的事儿了,别提了,好好保重身体吧。”

李明强说着向张洪招招手,就往车前走,心里骂,你也活不了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