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8/12页)
“对,有你们山寨的功劳。”孟春桃觉得牛半山说得在理,就笑着对他说:“好了,别生气了,我是故意逗你玩的。走,接着看你的山寨。”
说话间,他们来到了将军寨南门。这是一座石门,不大,两个看门的土匪抱着长枪在门口蹲着,见牛半山和孟春桃走来,站起来咧着嘴点头哈腰地叫道:“当家的好!夫人好!”
牛半山黑着脸冲着门仰仰下巴说:“开开。”
一个土匪便上前取下挡门的粗木杠,放到一边,另一个赶紧打开插门的门闩,把门打开,点头笑着说:“当家的请,夫人请。”
“真美啊。”孟春桃一出门,就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怪不得人们给这里起名叫浮戏山呢!”
站在寨门外,视野豁然开朗,看四周烟雾弥漫,一片苍茫,山峰或多或少地露在云端。白云随风舞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山峰随云隐现,忽高忽低,忽有忽没,真像鸭子戏水一样。孟春桃在此对浮戏山的名字得到了充分的感受和体验。
“晴天视野好了,更好看。”牛半山笑着说,“《山海经》里写道:‘泉石欹危,映带左右,晨起俯而凭之,烟霞弥漫,万顷茫然,峰峦尽露其巅,烟移峰动,如众鸟浮水而戏。’浮戏山这个名字就是根据这段话起的。”
“哦——”孟春桃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她更佩服的是牛半山把这段描写风景的文字背了下来。看来,他说的那几本书,你说了上句他真能对上下句。多亏自己当时没有逞能与他对诗,要不然自己就丢人现眼了。
孟春桃为自己没有逞强而庆幸,也为这里的美景而激动。她迈着轻盈的脚步走上寨门前的小路,身旁白云飞度,脚下万丈深渊,山风撩起了她的衣摆,宛如一位下凡踏青的仙女。
“慢点儿,别掉下去了。”牛半山上前扶住了她。
“没事儿。”孟春桃挣脱牛半山说,“我不害怕。”说着又往前走。
“别走了。”牛半山说,“你再往回走,听听脚下。”
孟春桃往回走两步,感到脚下有“嗡嗡”的响声,她惊讶地叫道:“这下边是空的。”说着,心惊肉跳地跑到了寨门前。
“不是,是实的。”牛半山看着孟春桃惊魂未定的样子笑着说。
“那为什么会‘嗡嗡’响呢?”
“天籁之音。”牛半山笑着说,“只要有人从这里走过,就会发出这种声音,石门后的哨兵听得一清二楚。这叫老天爷报警,安全得很。”
孟春桃凝视着门前的小路满腹狐疑,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牛半山说:“真是太神奇了。”
牛半山看着满脸迷惑的孟春桃笑着说:“浮戏山里神奇的事多了。来来来,你站在这里看看咱这山寨。”牛半山笑着把孟春桃招呼到身边,指着山寨上的东西两峰说:“你看看这两座山峰,有啥感觉?”
孟春桃站在小路上,回顾将军寨。山寨双峰对峙,东峰拔地而起壁立千仞,西峰浑圆巍然苍茫浑沉,一道山洼形成隘口,隘口的悬崖上用片干石砌起一道五六米高的青白色寨墙,女儿墙有一米多厚,上面垒着箭垛,寨墙横亘两峰之间将其连接起来,卡住通道,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
牛半山指着山寨说:“东西这两个山峰上都有烽火台,哨兵在上面俯视周边,一览无余,有一点儿动静就能发现。别说我在南、北寨门各架一挺机枪,就是放上两个快枪手,再多的人也攻不到咱这寨子里来。”
“天险,天险啊。”孟春桃赞叹道。
“走,到北寨门看看。”牛半山轻轻地抚了下孟春桃的后背说。
北寨门是将军寨的正门,高约四米,宽约五米,厚约三米,从寨子里向外看就像一座城门楼,门楼上也修着三个箭垛。
牛半山带着孟春桃走出寨门,回首展望,那高大的寨门更显得雄伟壮观,不是就像一座城门楼,它本身就是一座城门楼。只见城门楼上赫然刻着“将军寨”三个大字。
牛半山指着城门楼说:“这个寨子原名叫凌霄寨,是元末我们浮戏山人为抵御兵匪的侵扰聚集起来修建的。后来,后来被朱元璋占了。再后来,不知咋落到了一个姓张的人手里,成了张家寨。到了清朝,我老爷从张家手中买了下来,成了牛家寨。我老爷是清朝咸丰十一年的武状元,这个寨子就成为了清政府军和捻军对峙的堡垒,这‘将军寨’三个字就是我老爷亲笔题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