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战略部署(第3/4页)

刘裕道:“慕容麟的部队约有二万人,如一分为二,来偷袭凤凰湖的部队便有万人之众,此军该由最熟悉边荒的宗政良率领。他会采取迂回曲折的行军路线,在数天内分批从水陆两路撤往洒水的方向,结集后再往西行,远离我们探子活动的范围,然后从西北面绕往凤凰湖,当我们大军北上,便对凤凰湖施袭,杀我们一个鸡犬不留,再封锁我们的退路。假设我们和姚兴的部队僵持不下,宗政良又可以和姚兴前后夹击我军。只有这样,方可以把我们连根拔起。慕容麟的部队亦可随时援助,只须留下三数千人,便可以守稳边荒集,那时我们四面受敌,肯定是全军覆没的厄运。宗政良更可以封锁颖水下游,截断我们从水路逃生的唯一后路。”

江文清道:“你不是说过来袭凤凰湖的敌人在二、三千人间吗?”

刘裕道:“这是最初的想法,现在已修正过来,关键在敌人的目标是要把我们连根拔起,由于我们控制了边荒集以南的颖水,至不济也可以利用庞大的船队迅速撤走,故敌人对此必有应变之法。”

江文清咋舌道:“假如敌人守边荒集的兵力达万人之众,我们攻占钟楼的部队,动辄将陷全军没顶的大祸。又或他们虽成功占领钟楼,而我们则被姚兴的姜兵拒于集外,他们恐怕也撑不了多久。最怕是慕容麟只留下数千人把占领钟楼的孤军困死,自己则领兵出集助姚兴,我们将陷有败无胜的绝境。”

刘裕胸有成竹的微笑道:“姚兴的兵力在—万五千人间,我们尽数出动能上战场的兄弟,也有一万二千人之数,实力相差不远,不是没有打硬仗的本钱。假若我是姚兴,绝不会选择正面对撼,而是以守为攻,待宗政良的部队截断我们退路,再采取围歼的策略,如此方可以在己方减少伤亡下,达到把我们连根拔起的战略目标。”

江文清道:“我最怕敌人猜到我们会以奇兵突袭边荒集,并定下应变之计。”

刘裕道:“这个是必然的,敌人最怕的,首先是我们能在边荒集附近建塞立垒,设置据点,断其粮线;其次是大军推进为虚,偷袭为实,所以必定下种种应变之计,无论我们采取哪种战略,由于敌人的兵力占压倒性的优势,又有防御力强大的夜窝子作后盾,表面看来可说已立于不败之地。”

江文清眉头大皱的道:“我们如何可以取胜呢?一刘裕悠然道:”玄帅能以八万人的兵力,破苻坚的百万大军,可知战争的成败并非由兵员的多寡决定,还要论战略、天时、地利、人和。先说宗政良一军,他的第一个军事目标是占领凤凰湖,我会让他轻易办到,当他抵达此处,只能目送没有上战场的荒人全体登船撤离基地,徒呼奈何。你说当这情况出现,宗政良可以做什么呢?“江文清点头喜道:“这就是你刚才说的暂时撤退,宗政良晓得中计,只好全速赶回边荒集,希望能前后夹击我军。”

刘裕道:“由这里到边荒集去,最少两昼夜的时间,而这两天时间,足可以决定边荒集的命运。”

江文清不解道:“若我提出的问题仍没法解决呢?”

刘裕道:“嗯!还有一万五千人的姜军和守集的一万名慕容鲜卑族部队。论人和,对方长期苦候于边荒集,粮资短缺,又因竺法庆被斩首引起弥勒教徒的动乱,士气必然低落。反之我方聚义后大破荆湖联军,又是要夺回本属于我们的东西,谁都知道许胜不许败,所以战意激昂,人人不顾生死,相比之下,两方实是天壤之别。在人和上我们是占尽优势。”

江文清点头道:“确是如此。失去了边荒集,我们也失去了一切。”

刘裕道:“说到地利,边荒是我们的地头,对边荒集附近的环境,大家都了如指掌,地利一项,不用多言也是在我们一方。”

江文清道:“天时又如何呢?”

刘裕轻松地吁出一口气,道:“红老板正为此到边荒集去,他是看天时的高手,预料在数天内边荒会有一场大雾。对敌我双方来说,谁能在大雾降临时准备充足,谁便可以赢此一仗。我们必须击垮姚兴出集迎战的大军,那敌人的一切应变计划,均不足惧。”

江文清大喜道:“文清终于放心哩!原来我们的刘爷已有周详完整的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