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榆中西门逢故人(第5/6页)

如果说一开始的条件里的那个车师(后世吐鲁番、哈密、乌鲁木齐一带)还在天山下,还水草丰茂,关键是还挨着如今凉州边界,日后可能还会属于所谓臧州所领,那更西面的它乾城距离车师还要有两座城才能到地方……这两个地方自古以来有很多名字,但各自最著名的名字一个唤做楼兰,一个唤做轮台。

讲良心,韩遂是真想投降的,马腾降了,公孙珣都来到榆中了,凉州群豪反水了,他不降干吗?

可是楼兰和轮台更西面的地方是人去的地方吗?

想他韩遂也一把年纪了,女婿庞德都从一个人质混到白马义从护军了,也是想学马腾在邺城安享晚年的……可凭什么马腾遇到那种儿子都还能执金武,都还县侯,都还能宅子、干股的,他却要去什么轮台替公孙珣清理西域?

打仗他不怕,玩弄那些西域小国更是他九曲黄河的拿手好戏,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被公孙珣认定了来做这个西域大都护的,但问题在于距离太远了!万一死在那里的沙漠中变成干尸怎么办?建功立业不该是年轻人的工作吗?

实在不行车师也能接受啊!

同样的道理,被公孙珣点名要跟韩遂一起走的,汇集在榆中的金城、陇西这两郡韩遂心腹,所谓当了十几年叛军的老革们也不愿意去什么轮台,那么大家一商议决定不再坐以待毙,而是换个地方坐以待毙。

什么意思?

很简单,韩遂身后还是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可言的,顺着黄河最上游向西而去,整个金城郡都是韩遂最稳固的大本营,都是他经营多年的根基所在,反正也打不过,他准备逐步西走,也不是节节抵抗了……他本人也好,那些积年的反贼下属们都已经想好了,反正死是不能死的,渭水畔冰河里的那些尸体,以及被锤碎了脑瓜子的那些昔日同僚死相太可怕,真要是被抓住那就认命去轮台呗。

可要是抓不住呢?

金城要是也守不住他可以上西海(青海湖)做海贼,或者南下陇西看看能不能穿过狄道,走阴平去投奔刘焉……成都也比轮台强啊!

而另一边,他这么做也不是没有一点点额外的希望,因为毕竟公孙珣手中此时已经汇聚了五万之众,又前突到凉州腹心,后勤压力应该很大了。而且越往后走,后勤线越长,再加上凉州这个地方,本来就对后勤是个巨大考验,说不定公孙珣为了省粮食,最终许诺让他和马腾一样去邺城呢?

甚至万一公孙珣后勤线崩溃掉了,说不定还能保有金城呢对不对?

就是抱着这种想法,韩文约干脆撤离了榆中城。

对此,公孙珣也即刻醒悟了过来——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于是,其人进入榆中之后,直接下令,全军休整半日,明日一早集中骑兵,尤其是西凉本地骑兵,立即向西追击、绕城追击、强渡黄河、湟水、洮水交叉口去追击,总之无论如何,必须要在韩遂这厮潜逃前抓住,而且在哪里抓住就在哪里弄死……不要他做什么西域都护和平西将军了!

然而,就在第二日一早,韩文约忽然调头回来,直接引其人心腹七千余众来到榆中城西门外,跪地请降了。

“怎么说?”时隔数年,端着粥碗登上城墙的公孙珣又见到了这位相识多年的凉州‘故人’,却不免好奇。“韩平西拖延后勤一策不是挺对路的吗?”

“末将想通了!”当着全凉州豪族的面,远离全军,扔下器械,免去头盔,独自一人跪在城门前的韩遂在黄河畔的榆中西门外叩首以对,复又抬起头来对着城上之人涕泗横流。“西域汉家故地,卫将军既然有心于一统天下,抚平四海,臣受卫将军大恩,又怎么敢不为主公去拼却这身老命呢?唯独七千凉州子弟未免太多,请主公许臣清汰一二,只带三千子弟西行!”

“三千兵就可以吗?”都已经喊主公了,公孙珣却依旧是莫名其妙的,心中疑虑不堪……他是真不知道这厮是在玩哪出。

“三千凉州子弟,足以横行西域,重疏商道!”韩文约以手指天,奋力放声而言。“臣愿立誓,此去西域,只带三千子弟西出玉门关,不破轮台誓不还!”

公孙珣依旧茫然不解,久久不应,直到其人居高临下,忽然在左右张辽和庞德的齐齐示意下远远看到西面烟尘四起,然后一彪骑兵匪夷所思的出现在了韩遂所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