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第2/3页)
倒是玉玳听着外边的动静,干脆就打蛇随棍上,从那天起就对外边说自己晕船,哪儿都不去,不想见的人谁都不见。就这么憋到现在,愣是把外边传得有模有样的话给压了下来。要知道流言就只如此,只有自己当回事的时候才是流言,若是当事人都不理会,自然也就成不了气候。
“你啊,自己又不看紧了人,老九要什么你就给什么,如今来着急又有什么用。”董鄂氏出身不低,刚嫁人的时候也有股子傲气,把当家主母的架子摆得足足的,让老九不敢往近了凑。如今爷们的心早就野了,她拉不回来便罢,肚子又一直没动静可不就着急了。
董鄂氏听了这话苦笑着摇摇头,刚想说都是未嫁人时那点儿傲气把自己给耽误了,可还没来得及张嘴,就听见外边乱哄哄的,玉玳刚问怎么回事,几人嘴里那些不省心的爷们就都进来了。
“哟,今儿可难得,你们哥几个怎么一起回来了。”乌拉那拉氏是嫂子,问这话倒也不失礼。只是等到人都进来才惊奇了一瞬,今儿除了常来打秋风的老九老十,竟然还多了个十三。
“嫂子,下午圣驾就要靠岸了,前边没什么事儿,我就让四哥七哥带我到嫂嫂这儿来蹭个饭吃。”十三今年刚十六,正是个少年儿郎最意气风发的时候,这两年又在长个子,这会儿挺大一小伙子站在跟前瞧得人就高兴。
“都说七嫂这儿吃的最多,最好吃,弟弟这一路就没找着空闲的时候,今儿可不能错过了。”十三还没成亲,就他光杆一个便一直跟在圣驾身边,半大的小子没什么好让他那些兄长忌讳的,康熙便老让十三陪在身侧,是没什么机会出来溜达。
“行,中午吃纸包鱼,等着吧。”玉玳见下边这些年纪小的阿哥不多,今儿总算好生瞧仔细了日后大名鼎鼎的怡亲王。眼前的小孩儿比罗衍还小,眼角眉梢神采飞扬的瞧不出半点愁绪。可谁又能知道,往后他的路会那般坎坷又那般荣华呢。
“纸包鱼?这什么?”胤祥只听说过七哥府里吃的东西花样最多,但是还没见识过,这一听就来了兴趣,非要跟着去瞧瞧,还是四爷把人拉住的坐下,要不还真没人制得住这位小爷。
要说是纸包鱼,其实玉玳也找不到后世那种不透水不透油的纸。但厨子们总是有办法,也不知他们从哪儿找来去年留下来的荷叶,大片的荷叶包住鱼和配菜汤汁放在铁板平底锅里一起加热,等到荷叶都变了色,再拿刀从中间划开,就是改良版川蜀风味的荷叶烤鱼。
鱼是新鲜捞上来的,配上开春刚长出来的青菜和蘑菇,和最后淋在鱼上的花椒热油,那滋味别提多爽了。上船之后吃河鲜吃得多,玉玳便又让人把昨儿刚送上船的老母鸡给炖了,反正下午就要下船,这些东西也不用留。
剩下的小菜玉玳就没管了,反正带出来的厨子个个手艺都比自己强,最后在配上炸得酥脆的小螃蟹和虾米当下酒菜,这一桌子摆在甲板上的席面,倒是真不错。四爷他们把桌子摆在外边,又搬了屏风出去挡风倒是也惬意。
“嫂子,这鱼真好吃,就是太辣了,嚯,这可真够过瘾的。”十三第一次吃玉玳这儿的风味,辣得直跳脚却又停不下来筷子。清淡的鸡汤摆在一旁来不及放放,就被十三咕咚几口吞下肚。
正是辣的时候喝热鸡汤,这要是能解辣那才有鬼了。十三被辣得直跳脚,还是玉玳赶紧让葡萄去厨房端了碗紫苏杨梅来让他含着,酸甜冰爽的杨梅汁水丰富,十三连吃了大半碗才算缓了过来。
几个兄长看着弟弟愣头青一样笑得开怀,上船这么久一直绷着弦在圣驾前陪着,也就这会儿了才算闲散下来,几兄弟吃到一半还让奴才搬了酒来,不一会儿就喝得微醺。
好在几人都不是放肆的人,都知道船马上就要靠岸,谁也没真往多了喝。待到有奴才来回禀圣驾离码头已不足五里的时候,几个爷们便纷纷起身,漱口擦脸之后,跳上小船往圣驾那边去。
玉玳瞧着他们慌慌张张过去的背影觉得好笑,这些个爷们,也就在自家福晋跟前摆摆谱,真要去康熙那儿了,还不是鸡崽儿一般。送走了这些爷们,自己这边靠岸下船换马车都有奴才们打点,就是十来天没踩在地上,刚上码头那一瞬,玉玳都觉得自己脚是踩在棉花上,要不是桃子荔枝扶着,差点一屁股坐到地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