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3/4页)

“参谋府建议在太岳山南麓新置太岳行营军,治沁水,负责对泽潞之敌的防御,我也觉得这个极有必要——李秀,这次就要麻烦你来出任太岳行营军的这个都统制了,苏烈出任副都统制,与陈元臣留在沁水,协助你一起负责对泽、潞两州的军事渗透、防御……”

都统制都会加镇军都指挥使衔,相当于一路兵马主将。

当然,这也是李秀名至实归的为李氏一族在当世重新争得应有的荣耀跟地位。

李秀少年成名,随其父李遇归隐洪州,再出山便是金陵逆乱,他也算是为信昌侯府及晚红楼一系立下赫赫战功,不料结局却是其兄李长风横死,李氏残族还要在韩谦的庇护下还逃过一劫,最终流放到下蔡定居。

从早初的下蔡防御战,后续率部接应郸城,与孔熙荣整兵商洛、出守孟津,以及编练骑兵参与豫西防御,李秀都立下不少功绩。

不过,大梁旅都指挥使一级的优秀将领极多,像苏烈、冯璋、何柳锋、卢泽、林宗靖、林江、林胜、董泰、谭修群、肖大虎、窦荣、魏续等将,都是追随韩谦十数年的“老将”,哪个不是战功彪炳。

而沈鹏、赵慈、薛川、曹霸、温渊等将,追随韩谦的时日不久,但他们要么是梁军旧将,要么是随温博率罗山守军相投,也都早就成名。

不过,韩谦此时拔擢李秀为一路兵马之主将,众人也是心服口服。

决然放弃绝对安全的内线不走,只为争一两天的时间,冒险率领骑兵从汴梁、孟州等敌境穿过,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决断。

沈鹏当时与李秀都在长葛,他就主张走内线,是李秀强烈主张,沈鹏才与他一起从孟州借道;赶到垣曲后,李秀又果断提出率部直接插入梅河古道拦截。

这一切都说明李秀有着超越一般将领的判断力与决断力。

要不是因为他与沈鹏率部及时赶到,并在与苏烈会合之后及时插入梅河古道,大梁这一仗不仅至少多拦截下三万的溃兵,还一步到位控制住从太岳山南麓进入泽潞的要冲之地。

这对后续的敌我形势及战事发展,都极关重要。

沈鹏、苏烈这一仗都立下赫赫战功,但韩谦提拔李秀出任太岳行营军的主将,也是口服心服。

李秀、苏烈走出长案,领命谢恩。

“晋州接下来改为平阳府,冯缭主张将临汾、襄陵、洪洞、乡宁、越城、浮山等七县划进去。轵关陉大捷,温博你此战居功最伟,理当参知军事衔,兼领平阳府制置使、平阳行营军都统制,除了冯璋给你当副都统制之外,薛川、林胜两人也率部留在平阳,你们后续的重心,要在洪洞县北部据险要地形多修建城寨,堵住太原敌兵南下的通道,解决掉收复关中的后顾之忧……”韩谦又跟温博说道。

“若非淑妃之谋,此仗绝难如此顺利获胜,温博愧领首功。”温博说道。

军中诸将主要还是习惯利用现成的成果,对新学体系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兴趣去了解。

像韩谦早年就惯用奇谋,到这时候温博才更深刻了解到这诸多奇谋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厚基础。

也是了解越深,温博心思也是越发平和,难有什么骄纵之心。

他深知此仗大捷,更多依赖参谋府周密的筹划,依赖洛阳有序而充足的物资供应,依赖精良的兵甲战械,依赖全军上下旺盛的斗志及战斗力,他个人只能说是一名合格的执行人。

现在韩谦给他三支步战旅及相应的预备役旅,要他在洪洞县北部修造防线,但只要有洛阳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有足够多精良的战械可用,温博有绝对的信任将太原之敌封锁在汾水的上游,使之不能干扰到后续收复关中的战事。

“我有两个娇妻,都能抵十万精兵。”韩谦牵过赵庭儿的手,哈哈笑道。

除了太岳行营军、平阳行营军及平阳府的设置外,冯缭、顾骞等人还提出将翼城、曲沃、绛县、垣曲、翼城、闻喜等县单独划出,新设绛州府。

此外,还将汾水下游的蒲坂、临猗、安邑、万荣、高凉、稷山等县划为河津府,但河津府的防御事务,划入华潼府行营军序列,受荆振统一节制、指挥。

目前韩豹、温渊两部进驻蒲坂等城,窥守蒲津渡以及河西同州之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