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3/4页)

当然,韩谦坚信形势对他们更为有利。

嵩南栈道、双龙沟栈道经过三个月的整修拓宽,到五月下旬,运力就比以往提高逾两倍;而后续等到铁梁桥陆续架设完毕,重载马车得以直接通行于蔡汝与河洛之间,运力上的瓶颈更能进一步得到解决。

目前河洛地区,粮食布匹并不特别匮缺,每月一两万石食盐,哪怕是用骡马翻山穿岭的驼运,也能补充过来。

不过,河洛地区的工造,特别是战械的铸制,要想赶在入冬之时就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仅仅是调来一批工师,还是远远不够的。

河洛能赶在今年初步恢复一定的战械、兵甲铸造规模,就相当不错了,但想要在兵甲战械的铸造中,大规模使用水力器械以极大提高效率,水力器械的部件、前期用以加强河洛守军的战械、兵甲以及建造战船所用的精铁铸件,乃至肥皂、油毡布、蔗糖、桐油等等,前期都需要从东湖、淮阳等地调运。

相比较传统,工师学院这十年来在叙州、淮西,不仅发展出更多种类的水力器械,其结构的复杂、精细程度,也远超世人所想象。

绝大部分的水力器械,多为精密铸件,河洛这边暂时还不能生产,但这些精密铸件动辄四五百斤,走陆路翻山越岭,用人力或骡马驼运是根本行不通,而两三千斤重的大型铸造部件,更需要重载马车才能运输,这都依赖于陆路驿道的完善。

而冯宣、薛川、周惮等第一批精锐兵马北调参战,其暂时遗弃在许州、下蔡的床子弩、蝎子弩以及以往于战场上遏制骑兵冲击的各种轻便战车等等,一直到五月中上旬才陆续运抵邙山一线,都没能在河洛战场上怎么发挥作用。

不过,韩谦相信随着嵩南栈道的进一步拓宽,河洛兵马的战斗力到入冬之前必然有进一步的提升,到时候就可以给敌军一点颜色看看了。

韩道昌、韩端、秦问、韩建吉率领第一批从金陵放归及之前撤离的赤山会及秘司潜伏人员及家小三百余人,于五月中旬抵达洛阳。

此时的洛阳城还百废待兴。

前朝遗留下来的太微宫、紫微宫,早年朱裕坐镇河洛重建洛阳城时修缮过一回,此时则皆成一片废墟;梁师雄率残部撤从洛阳时,虽然仓促间没有能力破坏内外城垣,但纵火烧洛阳城三天三夜才熄。

旧梁军也是去年十一月中旬才全面进驻洛阳城,之后就经历那么多的曲折之事,全面的修缮、兴建还压根没有来得及着手去做。

目前紫微宫乃隋朝宫城所在,南侧的太微宫又是隋朝皇城,虽然两宫此时仅存遗迹,但由于涧河穿紫微城而过,而洛河又从太微宫与主城之间穿过,涧河与洛河相交之处水域宽阔,韩谦二月初旬决定在太微宫南城门伊阙门的遗址之上修建水营大寨及造船场,此时才初见规模。

不过,连造船场基础建设才刚刚形成规模,暂时连第一艘真正的战船还没有完整的造出来,只是征调二十多艘渔船操练。

朱裕坐镇河洛,重建洛阳城,实际也仅仅是重建了原隋都洛阳城的南城,面积相比前朝极盛时仅不到一半,但此时到处都是纵火焚烧过后的痕迹。

朱裕去年十一月进入洛阳城,将紧挨着河南府衙署的上阳苑辟为皇宫。

韩谦将前线战事交给温博、陈昆二人之后,率韩元齐、冯宣、韩东虎诸将返回洛阳城,也是因陋就简,住入上阳苑中,召见韩道昌、韩端、秦问、韩建吉等人。

时年六十有二的韩道昌,两鬓也皆霜白,坐在上阳苑宽敞的大殿之中,一时间也是感慨万千,谁人能想过短短十数年间,曾经的浪荡子摇晃已是国主之尊。

韩谦身穿蟒龙袍,坐在御案之后,雄健剽勇的身姿透漏出令人折服的威势,静静听韩道昌、秦问详细说及金陵城此时的局势,有些细节是书信很难面面俱到的。

听过之后,韩谦对金陵城此时的局势也暂未评价,跟韩道昌、秦问说道:“我禅继国主,虽然陆续成立左右内史府、监察府及军情参谋府执掌大梁十三州军政之事,但也只是将大体框架搭建出来,但各方面要进入正轨,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不管前朝中后期还是梁楚晋蜀等国,对中枢岁入的收支都极重要,除了将中枢财权分由户部、度支、转运三个部门掌握外,内廷还设内府局以及少府寺、太府寺掌山泽之利以及宫中宝货钱谷金锦及铸币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