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4/5页)

目前他们能确认叙州每年大约有两百万匹黔阳布及价值三四十万缗钱粮的兵甲战械等其他商货输入蜀中,在这种大的利益纠缠下,很难想象他们真要联手赵孟吉、王孝先进攻蜀地,棠邑不会出兵威胁襄北的东翼。

仅仅摧测棠邑有可能直接出兵增援陈州、汴京还不够,但倘若这时候淮东与棠邑起了兵衅,从东线进一步牵制住棠邑军,令韩谦难以兼顾其他方向,李知诰才会真正下定决心吧?

叶非影年前与姚惜水一起走进荒宅,当然知道亭中之人对这边的期许颇重,但除了李知诰那边一直没有表态之外,姚惜水与夫人也都担心亭中之人将她们都算计进去,却不想周元心情颇为热切,心里暗想,莫非周元暗中跟亭中人有接触?

……

……

霍邱、寿春的灾情不算严重。

濠州夹于淮河、洪泽浦之间,间之江淮连日降雨休,源出五尖山、浮槎山往流淌进淮河的溪河水位大涨,受淹较为严峻。

不过,濠州四县总丁口才十万出头,地广人稀的好处这时候充分体现出来,与滁州北部一样,即便有一部分民众受灾,但只要迁到地势高处避水,地方上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安置,不需要制置府出面。

真正严重的还是霍州西部及光州境内,从四月中下旬起来,一个月之内从颍水西岸南撤、蔡汝两州无力安置的灾民,总计已有十多万老少渡过淮河,迁入这些地区临时安置。

三十余座流民大营,每天就需要拨给上千石粳米进行赈济,而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之中。

韩谦并没有因为淮西又有十万新民就心有窃喜,还是满心忧虑当前严峻的形势,河淮崩坏、关中失陷,淮西就算有二百万人丁,又能干得了什么事情?

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段时间桐柏山北麓也连续豪雨,谷水、潢水等南侧的淮河支流也是大水漫灌,从巢州西部通往光州的道路,很多段被大水冲毁,沿路架设河道之上的十数座浮桥,也仅存半数不到。

大量的物资需要先运到寿州装船,再从逆着浩浩荡荡的淮河水,溯流到霍州西部及光州境内运上岸。

韩谦马不停蹄的奔波于诸县,忙于救灾之事。

五月二十日韩谦他人在期思。

由于淮河中游形成大面积的滞洪,临近淮河、地势却又较低的期思城内,也到处都是淹过脚脖子的积水。

郭端铎、周道元等梁臣也转移到期思城,将期思城作为棠邑联络蔡汝等州的中转站;韩谦赶过来跟他们商议后续的增援事宜。

这时候梁帝朱裕亲率精锐,杀入嵩山西麓之后,已经不计伤亡的攻下洛阳南部的嵩县、伊川两座关键城池,但临近禹河的洛阳、渑池及函谷关以及东侧的偃师、荥阳等城内,还有三万叛军顽强抵抗。

此时蒙兀人在河津等地搜集数百艘渔舟,能够从孟津等地支援洛阳,使得叛军的战斗意志较强。

也好在河洛乃是梁帝朱裕的龙兴之地。

看到梁帝朱裕率梁军翻越嵩山杀入河洛,卢氏、洛宁、宜阳的世家宗阀以及民众都纷纷举兵驱逐叛军,使得梁帝暂时在河洛南部站稳脚,也能从地方上筹集一部分粮秣,不需要耗时耗力的都从蔡汝等地,利用人扛马驼最原始的方式翻越险僻谷道,往河洛地区运送军粮。

目前梁帝朱裕决定除了分一部分兵马守宜阳,盯住宜阳下方的洛阳叛军外,使荆振率一部分精锐,穿过伊水北岸的丘陵,直接插到禹河南岸,从东往西进攻渑池、函谷关,先打通与关中的联络。

由于梁军完全失去对禹河上游水道(含渭河)的控制权,蒙兀人却集结数百艘小型船舶,随时能从洛阳到函谷关之间选择平直河岸渡河,相当于是进攻渑池、函谷关的兵马侧翼将完全暴露出来;兼之河洛地区这段时间也是连日大雨,不利进攻,河洛之间的战事,最快也要两个月之后才能见分晓。

梁帝朱裕担心司马潭、徐明珍随时有可能叛变,希望棠邑能及早出兵北上,避免被司马潭、徐明珍抢先切断陈州与汴京之间的驿道联系。

不仅郭端铎、周道元二人在期思,沈鹏也携带梁帝朱裕的亲笔信函赶过来,再次提及希望棠邑及早出兵的请求。

韩谦对此却很是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