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2/5页)

韦群作为跟蜀世子王弘翼更亲近的蜀国大臣,他再度赶到金陵,无疑蜀世子王弘翼一系也是主张趁火打劫、进攻关中的。

之前推测灌江楼有可能在暗中推波助澜,要说跟长乡侯王邕跟神陵司的渊源更深一些,灌江楼许以怎样的条件,使王邕、王弘翼至少在表面上对蜀军联楚伐梁一事形成一致的意见?

而蜀主王建之前就是因为猜忌世子王弘翼,担心王弘翼进一步坐大后会萌生篡位之前,甚至在梁帝朱裕篡位,梁国第一次内乱时,放弃进攻关中的机会,这一次又是出于怎样的心态,对关中地区起了贪念?

分析来分析去,在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情报信息之前,太多的疑点错综复杂的纠缠在一起,一时半会难以看透,也猜不透蜀军会以怎样的部署进攻关中,韩谦只能使冯翊、郭却二人先紧急赶往渝州去见长乡侯王邕。

即便影响不了更多的蜀国君臣,但韩谦也希望王邕心里能明白蒙兀人与两三百年来那些进入中原洗掠一把就满足、并没有足够实力扎根下去的游牧民族彻底不一样了。

韩谦希望王邕心里能明白,蜀军这次一旦大举进攻关中,即便有机会击败梁军主力,也不可能吞并关中,更有可能叫蒙兀人再得渔翁之利。

……

……

冯翊、郭却二人踏上西进去见王邕的路途之后,江淮大地很快就凉爽下来。

韩谦也预料不到局势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韩东虎率部潜入徐泗地区,虽然距离钟离、临淮都不是太远,大约在三四百里的范围之内,但假扮梁军行动,还要更往北面潜入一些然后再假装成韩元齐或陈昆的兵马南下。

而为了减少被徐泗及寿州军发现的概率,除非极特殊的情况,又或者成功劫持到温氏族人后撤出,韩东瞧见他们则不会再主动联系棠邑。

韩谦这时候所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的巩固好淮西的根基,即便天下分崩离析,也必须坦然视之。

梁国大乱,梁境夏季以来的旱情还是特别严重。

而蝗灾似乎跟大旱又有着直接的联系,斥候搜索回来的常规情报显示,颍谯徐泗等地蝗群遮天蔽地仿佛乌云笼罩天穹,而大楚境内今年春夏以来洪涝成灾,对江东、江西、湖南等地农作物生产影响都很大,似乎要向天下百姓展示什么叫天灾人祸、世道艰难。

韩谦在五尖山视察浅层煤矿资源时,那持续数日的豪雨,实是一场数十年难遇一次的大台风从秀州登陆,横扫太湖沿滨的州县之后,又从京畿、池州往北面巢滁濠寿等地扫过。

秀湖、京畿等地风灾严重,初步统计就有屋舍逾十万间倒塌,民众伤亡上万人,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池巢滁濠舒寿等地,风灾不严重,但大面积的连降豪雨,山岳丘岭间连发大水、山洪暴涨,日子也不好过。

汇聚四周山岳来水的巢湖,八月底时水位差点就漫过东岸新筑的湖堤——东湖西侧的两道新堤,都是照目前能勘测到的最大洪水残留痕迹高程修建的,差不多已经达到五十年一遇的水准了,但八月底都已经是仲秋、深秋之交了,竟然还有这么大的洪水汇涌过来,也令众人猝手不及。

东湖一度调四千兵马镇守大堤,生怕湖堤被汹涌的大浪湖水冲垮掉,使得这三四年来在东岸的建设成就毁之一旦。

好在裕溪河的疏浚拓宽,这两年都没有停息过,大雨一停,巢湖水位就很快降了下去,到九月上旬险情就算是彻底渡过去了。

现在算是风歇雨息,但各地的灾情正如雪片的快速会拢过来。

也是亏得淮西地广人稀,绝大多数屋舍所建地势颇高,大雨一停,都不虞有积涝之忧。

各乡县当下主要也是加强即将结穗的水稻田的排水,损失在能承受范围之内。

诸县新建的煤铁矿场及工坊被山洪及泥石流冲垮十数处,所幸人员伤亡极微,整个淮西地区的生产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目前却是利用赤山会在太湖沿滨部署的人手,将受风灾、家舍被毁的灾民,更加积极往淮西疏导、引流。

事实上从入夏以来,长江沿岸及太湖沿滨就水患频频,成千上万的灾民流窜乡野,地方上也难以管束,也无力及时赈济,遂成流民,在赤山会的积极疏导之下,七月、八月流入淮西的民户都有两三千户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