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议事(第2/3页)
然而只要是人,总有依赖性。
特别世家反扑最凶狠的时候,那么多人无辜受株连入狱,惨遭酷刑、或死或残,那么多人安身立命的田宅被夺,迫于当时世家宗兵驻扎左右的禁军精锐,非敢起兵反抗,对朝廷、对世家心存滔天怨恨之时,又何尝没有被叙州抛弃的失落感?
“郭逍、郭全、周柱、林江、林胜……”
在那些从左广德军退下来、选择留在广德府安身落户的武官里,郭逍、周柱等七人,也都是骨干,因此才有可能以他们七人为首,与韩东虎、苏烈他们串连,准备起事——韩谦对他们都有印象,招呼他们进猎棚坐下来说话,不需要拘于礼数。
这七人满心激动,甚至都有些难以自抑,紧跟着韩谦走进矮小的猎棚,躬着身子,甘愿以这么别扭的姿势站在那里听韩谦训示。
苏烈有些犹豫、迟疑,跟着韩东虎走进猎棚,神色间也颇为不自然。
韩谦也不以为意,招呼苏烈与韩东虎坐到他身边来,问韩东虎道:“这位便是双刀苏爷?”
“在黔阳侯面前,苏烈乃无名小辈,不敢当此称谓。”苏烈心态再踞傲,也早听说过韩谦那近乎传奇的过往。
而不要说韩谦了,韩谦身边哪一个人说出去,声名不比他显赫十倍、百倍,韩谦下首的位子,哪里轮得到他去坐?
“苏首领莫要客气,坐下说话吧,要不然大家都这么弯着身子,腰可受不了。”窦荣笑道,推着他与韩东虎坐到韩谦身边去。
冯缭就杂在诸首领间,搬了只树墩子坐下。
冯缭、窦荣这几天,都跟韩东虎、苏烈他们在一起,对苏烈的心态更能准确把握一些。
苏烈刀术过人,在尚文盛身边多年,粗通文墨,也见识不凡,而跟他一起逃出尚家的逃奴,都是尚家的精锐家兵。
他们人多力强,与韩东虎互相扶助逃脱官府追捕,乃至被迫逃到浮玉山深处,以及前期纠集一部分受迫害的左广德军旧卒及家小落草为寇,他都占据相当主导的地位。
甚至与更多被夺田宅的左广德军旧卒进行串连,也是苏烈在积极推动,相比较之下,韩东虎则更担心诱发更大规模、更难收拾的变乱,态度相对要消极许多。
也就是说,在叙州正式介入之前,苏烈是事实上的起事首领。
现在叙州正式介入进来,以韩谦的影响力及声望,以及这么多旧人对韩谦、对原赤山军的感情跟牵扯,苏烈就相当于直接被边缘化掉了。
换作任何一人,内心都不可能没有一丝的想法。
冯缭看韩谦在议事时,着意将苏烈安排到他身边坐下,心知也自然是考虑到他的感受。
韩谦与众人见面,主要也是讨论这么多老弱妇孺的出路,但一开始也没有先入为主,或居高临下的直接指定他们接受什么方案、照什么方案去执行,主要坐下来将问题将摆出来,一起讨论。
他们必然要做好武装斗争的准备,但也要认清在世家宗阀力量最强盛的江东地区,又毗邻帝京金陵,他们的力量是弱小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韩东虎、苏烈他们最初的方案,主要还是想着起事后依靠近四百里纵横的浮玉山活动、生存。
这么大规模的山岭,又林深谷险,兼之之前就在大量的广德军将卒及家小在浮玉山北麓扎根,群众基础极好,一支一两千规模精锐战力藏身其中,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起事后真正会席卷更多的人进来,相比较能编为精锐兵力的青壮男丁,数量庞大数倍的老弱妇孺,会使得起事义军显得格外的臃肿笨拙。
这也是千百年来,农民起义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也是韩谦组建赤山军之后千方百计想要避免的问题。
起事义军在深山老林里,很难进退自如,更不要说每个月少说需要上万石的食秣补给也根本无力去解决,到时候在禁军及地方兵马的联合围剿之下,只会越打越弱,最终难逃灭亡的惨烈结局。
而倘若真要叙州更直接的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那也不能直接以最暴烈的方式搞起义、搞暴动。
韩谦虽然决定不再做什么事情都束手束脚,决定要争取主动,要杨元溥及朝廷诸公忌惮于他,而不是千方百计的撇清嫌疑,但也不会去祸乱大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