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责难(第3/4页)

“茅山存粮,供给四五万妇孺也仅勉强能维持月余,倘若真有成千上万的奴婢来投,粮食怎么解决?”袁国维问道。

“那只能与江东的世家门阀为敌了,”韩谦说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张平想明白韩谦要怎么做,袁国维稍稍迟钝一些,追问道:“要如何与江东世阀为敌?”

“奴婢来投,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编为营伍,尽可能遣往宣歙湖杭越秀等州就粮!”韩谦说道。

分散的奴婢,就仿佛温顺的绵羊一般,只会拖家带口追随主家逃入金陵城避难,通常来说不会想到挣脱主家的控制,舍近求远、长途跋涉逃往数百里之外的州县就粮。

更不要说楚州军派兵马进驻金坛、溧阳等城加强东线的封锁,更不要说江东诸州县都在招兵买马,会严格控制流民涌入。

想不出现大规模饥馑饿殍,韩谦所言或许是唯一的可行之策。

唯有组织起来的奴婢,才有可能拖家带口,通过楚州军的封锁,进入太湖沿岸的州县就粮。

袁国维、张平,要是出身世族,也不可能入宫为宦,也不可能晚年隐仕于内府局为吏了,他们对贫贱低层,还是心存同情之心,就他们个人的立场,不会站出来激烈反对韩谦,但他们也还有另一层担忧,问道:“岳阳发函责难,韩大人要如何处之?”

“哪怕是对辖域内的世家门阀交代,岳阳也必然会发函质询,但这是岳阳要有的立场,而我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相信殿下也能理解,”韩谦示意林海峥、赵无忌他们都先退下去,照拟定的计划行事,跟忧心忡忡的张平、袁国维二人说道,“以后的事情,等以后再说吧……”

这会儿王珺在两名健妇的看管下,捧着一叠书卷走过来,先站到大厅门外,等林海峥、赵无忌等将领都出去后,才款款走进来,跟韩谦说道:“这是我在隐云庵所读的几卷书……”

将十二到十五岁的少年都编入少年营后,平日除了操训、修习刀弓脚拳外,韩谦暂时还用不到他们去承担茅山内部的防守,还是希望将他们组织起来,抓紧时间读书识字。

不管怎么说,基层武官虽然说对文化水平的要求不高,但除了强过普通人的武勇外,怎么也要能读得懂粗浅的书信令函,掌握基本的营伍军规及操训之法,能真正成为赤山军合格的后备力量。

茅山之中的藏书,多为道家经藏,却是王珺带到隐云庵所读,还有一些经世致用的书册,韩谦便要王珺拿过来抄为教本。

“……”韩谦看着王珺一眼,见她换了一身浅绿色的抹胸襦裙,脸蛋迷人精致,肌肤白腻似雪,透着瓷器一般的光泽,示意她将书册放到案前。

王珺将一叠书放到案前,看到摊开长案上的一封告函,她也是没有身为俘虏的自觉,歪着头看了片晌,讶叫道:“想不到你竟然用此妙策,化解我爹爹的围城之策!”

张平、袁国维还在为世家门阀的强烈反弹而忧心忡忡,听王珺这么说,都诧异的看过来,心里困惑不已,此策即便能解燃眉之急,但后患无穷,怎么都不能算妙策吧?

“妙在何处?”韩谦坐下来,饶有兴致的看向王珺问道。

“你在茅山征召奴婢入营,我爹爹他们正拙于兵力短缺,在静山庵、在丹徒大概也无法坐得住多久,便也会被迫行此策吧?”王珺歪着脑袋,明媚的眼眸,仿佛山间一泓清澈的深泉,看着韩谦说道。

“……”张平、袁国维愣怔在那里,突然间发现他们忧虑了半天,竟然还没有王文谦的女儿看两眼想得透。

是啊,他们过于担忧世家门阀的强烈反对,竟然连极浅的一层都没有想透。

楚州军之所以要用围城之策,主要还是拙于兵力之不足,担心强攻会两败俱伤,最终使岳阳渔翁得利。

而韩谦强袭丹阳并毁之,与楚州撕破脸,迫使楚州军必须要分更多的兵力部署到南线,便已经叫楚州军渡江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

倘若韩谦在茅山征召奴婢入伍,兵力快速扩充起来,将对楚州军南线形成更大的压力,那楚州军招兵买马、扩张兵力的需求就会变得更加迫切吧?

倘若信王杨元演迫于快速扩充兵力的迫切需求,也从所控制的润州、扬州等地召征奴婢入伍,那天下门阀还会盯着韩谦一个人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