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第6/7页)

“淮海战役结束后,我军准备大举渡江,解放南京。因此,急需国民党下一步长江沿岸的防御计划和兵力部署,我这次受组织委派来见您,就是希望您能尽快获得这些重要情报。”杨云枫向“孤雁”转达了上级的指示。

“蒋介石预料到了淮海战役的结果,这一段时间正组织人马制定庞大的江防计划和江南作战计划,我也是主要参与人。我正在整理收集,等确定实施哪些方案后,我会及时转给‘君子’。”

“好!‘君子’拿到后会及时转给我派到南京的一位同志。”

“你派来的那位同志贵姓?住在哪里?现在毛人凤他们像疯狗一样盯人,如果‘君子’暴露,好有个替代方案。”

“他叫燕刚,是华野敌工科科长,这段时间一直住在大行宫凤凰旅社215房间。”

两人谈完工作,又到了分别的时刻。

“上次说过的我个人归队的想法,不知组织上考虑没有?”“孤雁”神情严肃地问道。

“组织上考虑过了,要我转达您,请您暂时不要考虑归队的事,目前当务之急是全力以赴做好渡江战役的情报搜集工作。您的工作安排组织上会考虑,但不是现在。”杨云枫回答。

“我已经三次提过归队申请了。抗战中我提过,组织上说等抗战胜利后;淮海战役开始后我又提过,说等打完仗再看;现在仗打完了,我又要等到渡江作战结束了……每次从报纸上看到其他同志穿着自己部队军装的威武形象,手就会发抖,眼睛就要流泪!”“孤雁”说话虽然声音很小,却难掩内心的激动,他和上次一样又开始“抱怨”。从事对敌工作的杨云枫理解“孤雁”,很多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抱怨”。这种“抱怨”在杨云枫看来应该叫“倾诉”,是长年累月孤寂无助的战士对组织的倾诉,宛如离开家乡多年的游子对家人的倾诉。“倾诉”不是这些孤胆英雄对组织不满,而是出于对组织的信任和情感上的依靠。他们倾诉得越多,心里就越畅快,之后的意志就会越坚定。

“我理解您!但我们都必须从全国解放的大局考虑,坚决服从组织上的决定!”杨云枫强忍着泪水回答道。

“这个请组织上放心,我说说心里好受些!我已经做好了渡江战役结束后继续隐藏下去的准备。不过,你回去后一定要给我准备一套崭新的军装,就是我现在不穿,也要给我准备好!”“孤雁”说话时有点动情。

“这个也请您放心,回去后我马上就办!先放在我那里,您一旦归队我就立刻交给您!”

“孤雁”笑着说出了自己衣服的尺寸,最后不忘细心地交代:“一定要在上衣口袋留个别钢笔的孔,我身上少不了笔!”

杨云枫眼含泪水与“孤雁”握手告别……

半个月后,“孤雁”在把国防部制定的绝密文件《江防计划和江南作战计划》报送蒋介石的同时,整理了一份准备交给与他直接联络的交通员“君子”。遗憾的是,“君子”此时因事不在南京。为把情报尽快送达上级,万般无奈之下,化装后的“孤雁”冒着生命危险,趁夜色直接来到大行宫凤凰旅社215房间并找到了燕刚。凤凰旅社的一位店员是保密局的线人,他无意中看到了“孤雁”和燕刚匆匆见面的情况。虽然,他没有认出“孤雁”,但认为两人“行为诡异”,情况异常,便打电话向保密局做了汇报。当天夜里,一群特务闯进凤凰旅社,燕刚为保护“孤雁”,烧毁了绝密情报,然后与特务展开枪战,打死三人后负伤被俘。一连几天几夜的审讯,受尽酷刑的燕刚始终没有说出“孤雁”的姓名。当“孤雁”后来看到保密局枪杀燕刚的消息时,在家中用被子蒙头嚎啕痛哭了一场。

“孤雁”是谁,直到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仍无人知晓。有的说是郭如桂,有的说是刘为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里介绍一下刘为章和郭如桂两人后来的情况。

先说郭如桂。

制定完长江的防御计划,郭如桂向顾祝同提出不愿再担任作战厅厅长,而愿意下到自己熟悉的西南一线,亲率部队为党国带兵打仗,与共党决战到底。他的申请得到了顾祝同和蒋介石的批准。被任命为七十二军军长的郭如桂依靠自己的人脉向国防部和联勤总部要了足够装备一个军的军火、辎重,然后立即奔赴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