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3/6页)
杜聿明是个明白人,见无人响应,只得就坡下驴,说:“大家再看看,如果你们觉得突围能成功,那我就下命令,但是各兵团必须侦察和选择好突围地点,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手中的重兵器、车辆等都不能丢弃。”
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人已经铁了心要突围,见杜聿明的态度松动了,都频频点头。实施突围并非杜聿明心之所愿,当他违心表明自己的态度后,脸上无奈和失落的表情怎么也掩饰不住。邱清泉看到了这一点,急忙安慰杜聿明说:“主任,您放心,我们一定保护您安全突围!”
听到邱清泉的话,杜聿明苦笑一声,说:“我没关系,已经做好了为党国效忠的准备,只要你们齐心协力成功实现突围就可以了。”
此时,指挥部所在的李石林村,后勤已经做好了午饭,还没见杜聿明回来,孔汉文主动请缨,对处长龚方令说:“杜主任和几位司令可能正在开会呢,要不我带两个人给送过去吧。”龚方令想了想,觉得这样也好,不管他们吃过没吃过,送过去总没有错。
于是孔汉文装好几个食盒,带着两个人一起到了李弥的司令部所在地。杜聿明几个人来到十三兵团司令部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多了,李弥以为他们已经吃过了,就没有问他们吃饭的事。几个人说着说着就把吃饭的事情给忘了,幸好孔汉文给送来了,一帮人对着孔汉文就是一通交口称赞,说还是杜主任手下的兵贴心。孔汉文和杜聿明的警卫员很熟,他们一起把食盒摆在桌子上,请几位长官赶快就餐。
孔汉文为长官准备午餐的时候,他的耳朵却是高高地支着,屋子里每个人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没漏过。虽然他们说得不多且断断续续,但是聪明的孔汉文从这些只言片语中还是捕捉到了不少他需要的重要信息。
会议一直持续到午后三点,大家讨论了半天,最后一致决定分头行动,实施突围,成功后到阜阳一带集合。
会议结束后,邱清泉返回陈官庄,孙元良去了他在高楼的司令部,杜聿明则赶往夏砦。由于是分头突围,相互之间缺乏策应掩护,能否快速冲出对手的包围圈成了成败的关键,所以重型武器就成了突围的累赘。杜聿明一改初衷,咬着牙对参谋长说:“传我命令,准备突围,把笨重带不走的物资先破坏掉!”
孔汉文第一时间获悉了杜聿明的命令,暗暗在心里琢磨起来:“果然不出所料,他们这是要逃跑啊!”此时的孔汉文在心里盘算着一定要把这消息尽快传给外围的华野部队,让他们早做准备,决不能让杜聿明的人马突出重围。好不容易等到傍晚时分,到了与交通员接头的时刻,孔汉文独自一人来到李石林村南头的水井旁,将这份十万火急的情报顺利转交了出去。传递出情报后,孔汉文心里明白,自己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半等待他去执行。这项任务就是想方设法阻止士兵破坏重型武器。“如果这些东西能落到解放军手中,必定在后面的交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回去的路上,孔汉文心里反复琢磨着这件事。
孔汉文先找到处长龚方令,装着不经意的样子说:“处座,您说这还没有突围,就先把重武器和一些较重的物资都破坏了。万一突围不成,真要再打起来,没有重武器怎么办呢?”
处长说:“上峰这样做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再说了,破坏就破坏吧,咱们也不是作战部队,瞎操那么多闲心干吗?!”
孔汉文说:“处座,不是我瞎操心,咱们是搞后勤供应的,您也知道做后勤保障的苦衷,这可都是些宝贝,是我们的命根子啊!现在毁坏这些物资容易,再想弄到这些物资却比登天还难啊!”
龚方令是搞后勤供应出身的老手,自然知道难处。听罢孔汉文的话,似有同感地叹了一口气:“你小子说得没错,毁了这些重武器确实是可惜,但现在缺粮少弹的,留着这些重武器,没有炮弹也派不上用场啊!”
“一定要千方百计留下这批重型武器!”机智的孔汉文快速转动脑筋,思考着对策,“缺粮少弹的,蒋委员长可以派飞机空投啊,但大炮、汽车毁了,一点法子可就都没了!不行,我要出去看看,尽量让他们不要破坏掉,看着这么好的东西被白白毁掉,我心疼!”说完扭头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