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5/7页)

“怎么办?”

大家心急如焚,一时没了主意。

突然,爆破英雄马小顺和兰小元说:“我们有办法了。”原来,两个人水性好,私下一嘀咕决定泅渡过河。11月的天气,河水冰冷刺骨,马小顺二话不说就跳进了水里,双手举枪,两脚踩水游到对岸,找到黑暗的地方使劲爬上了岸,兰小元头顶炸药包也泅渡过了河。在二人的配合下,东关桥头的地堡被炸毁了。停在桥面上的装甲车见配合的火力网没了,慌忙驾车逃往城内。

中野将士勇猛追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保住了桥梁,为后续部队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李志平旅二团的任务是攻克火车站。

宿县火车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守卫兵力、武器弹药非常充足,四周不仅有炮楼,还有用沙袋垒成的又宽又高的防护工事,密集坚固,易守难攻。进攻开始后,一营连续组织了两次冲锋,都被炮楼上的机枪封锁住,所有冲锋的战士全部牺牲。一营长急得满头大汗,把情况报告给了李志平。

李志平思索片刻,突然一把抓下军帽捏在手里,咬牙蹦出几个字:“用迫击炮轰!”

随后,李志平把缴获的几门迫击炮全部调了过来——有太原兵工厂的82毫米迫击炮,有金陵兵工厂的三一式120毫米迫击炮等。别小看这些迫击炮,它们结构轻巧,可以拆分,携带方便,射击曲线呈抛物状以打击隐蔽在工事后面的火力点,是攻城略地的利器,此刻,正是需要它们发挥威力的时候。

几门迫击炮排成一排,“咣、咣、咣”对着炮楼就是一阵猛轰,令李志平没有料到的是,炮楼壁厚坚固,迫击炮仅能伤其皮毛。李志平灵机一动,改为对准守护车站的防御工事实施攻击。这下奏效了,一阵猛烈的轰击后,车站掩体里的机枪哑了,一营趁机向前推进,二营则借着炮火硝烟的掩护绕到敌人防守较弱的区域,用老虎钳剪开铁丝网向敌人迂回包抄。

敌人炮楼里的机枪还在哒哒哒地响个不停。机枪多响一秒,就意味着更多的战士倒下去。

危急时刻,三纵八旅一名叫张明亮的战士语气坚决地说:“我上!”

只见张明亮两眼猩红,像头发怒的雄狮。他们班的战士刚才冲锋时全部倒下了,只剩他一个,他要替他们报仇。

战友们替他把两个炸药包捆在一起,让他戴上钢盔,不知从哪里找到一块薄钢板让他顶在头上,在火力的掩护下,张明亮慢慢地向炮楼爬去。

敌人见又来了个不怕死的,集中所有火力向张明亮拼命地扫射。开始时,张明亮爬得还比较快,可是,敌人的火力太猛了,他逐渐慢了下来。当他爬到距炮楼还有一半距离时,突然不动了。大家的心都揪了起来,以为张明亮牺牲了。正当大家万分沮丧时,只见张明亮又慢慢挪动起来,一点点向炮楼靠近,他爬过的地方留下了一长串鲜红的血迹。

爬到炮楼下的一个射击死角,他吃力地抱起炸药包,一瘸一拐地绕着炮楼转了两圈,但没有找到能放炸药包的地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能再等了,只见他点燃炸药包,用手把它抵在墙上,对着远处的战友大喊一声:“同志们,一定要为我们班报仇啊!”

战友们都呆住了。

“轰隆”一声,炮楼瞬间灰飞烟灭。

营长大喊一声:“冲啊,为张明亮报仇!”战士们眼含热泪不顾一切冲了上去。

宿县车站被攻陷了。

年仅二十一岁的张明亮,用他年轻的生命为胜利开辟了道路。事后打扫战场时,三纵八旅旅长命令寻找他被炸碎的身体,可惜没有找到,只能含着热泪,带领战士们向他牺牲的地方鞠躬致敬。

中野各部密切配合,终于在15日早上占领了宿县火车站、桥梁等要隘,使守城之敌全部处于解放军严密包围之下。中野三纵领导把指挥所放到了前沿阵地,带领各旅负责同志实地勘察,研究作战计划。

经过勘察研究,三纵决定从东关实施重点突破。东关民房比较靠近城墙,稍加改造就可作为防御阵地,便于掩护和隐蔽。部队准备了火炮、迫击炮、炸药包等,以便必要时针对东门及城墙实施爆破。

15日晚十七时,总攻开始。南北关提前十分钟实施佯攻,给敌人制造错觉。然后,对东关集中火力开始主攻,一条条火龙飞向城墙、城门,打得砖石纷飞,硝烟弥漫,地动山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