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和平诚意(十四)(第3/3页)
说的人哈哈笑,正好有人来了,这位就走了。赵谦本来也觉得好笑,却不知怎么的笑不出来。赵谦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笑,他自己也遇到过一些不爽的事情,花的钱不算什么,但是对心情的影响可很糟糕。当这些事情都指向大宋工业生产的时候,除了气愤之外,赵谦开始感觉到一种不安。要是大宋的商品都这个尿性,或者向着这个方向在走,积少成多,一定会出乱子。
有过几天,一个消息开始在朝廷里流传起来。这消息与商品质量无关,大家纷纷说起文天祥文丞相从县里回来,提出了落实‘路’这个单位的建议。随后传来了更多消息,说是到了地方上的各部长都支持文丞相的看法,甚至提出了直接建立行省的建议。
华夏从祖龙时代就建立起了郡县制,朝廷之下是州府,州府管理各个县。这帮位高权重的大臣最后一任到了地方县里,居然都认为要在州府之上建立行省这么一个实权单位。大宋理论上也有类似的划分,‘路’这个行政单位名义上管理下面的各州府。只是这个单位并没有实际作为州府的上级单位,而是更接近巡视单位的性质。譬如赵官家就做过福建路提点刑狱,这个职位并没有真正管理福建路同性质部门的权力,只是一个可以到处发话,至于下面的听不听,那就得看天意。
大宋采取的是大小相制的‘祖训’,建立这些单位的目的就是让权力不能独大。若是各路真的变成了实权行省,就意味着每一个省的首官,都会是真正大权在握的封疆大吏。且不说这已经深刻改变了大宋的朝廷与官府的体系,赵官家这样一直大权在握的官家会答应么?
朝廷内正议论纷纷之时,最新消息震动了大家。文天祥联合了一众官员正式上了奏折。请求朝廷建立省、州府、县,三级行政单位。每一个省都拥有实权,其中甚至包括了对于各省基层干部任用的权力。
这消息一出,朝廷里所有其他讨论都停止了。连赵谦都放下了对工业生产的担心,开始注意这件事。虽然没有确切的理由,赵谦有点觉得老爹很可能会同意这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