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船队引发的变化(第2/3页)

所以赵嘉仁笑道:“不过我觉得胡月莲挺不错的。我会考虑此事。”必须得说,此时的赵嘉仁心里面倒是有些看好戏的心思。女性地位提升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先行者们必然要承担很大压力。

刘猛早就急着回家,只是事情繁忙。此时得到赵嘉仁应允,就毫不耽搁的出发。赵嘉仁则乘船返回福州。在学校里教授课程的胡月莲并不知道自己被这两个家伙在背后谈论,此时她正板着脸看学生们接受剑术训练。

身为刺剑高手,胡月莲心里面相当的恼怒。本来应该极为灵动的刺剑被这群混蛋小子们弄成各种奇形怪状的杂耍,对于这门简单又精致的剑术来讲是侮辱。但是她之前接受过教师培训,早就被反复告知,要是孩子们天生就会,那要老师做什么?所以胡月莲总算是没有怒骂出声。然而此时心中沸腾的求去之情,让胡月莲明白自己并不适合当老师。

好不容易挨到下课,胡月莲立刻终止教学。回到办公室,她坐下思忖了一下遣词造句,提笔就写了封请长假的信。无论如何,成亲都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胡月莲准备婚事并不是过分要求。

这封信写完,胡月莲看向外面。就见到外面的雨停了。阴云低垂,远处的江上看着雾蒙蒙的,倒是有一支大船队正在逆流而上,看着像是要从闽江抵达福州。

胡月莲没看错,这支舰队的确是以福州为目的地。舰队一到,大批从福州出发的水手们终于抵达了出发地,他们纷纷扛上行李返回家中。那些不得不留在船上的水手们没过太久就看到有人赶到码头,那是他们的家人。得知亲人终于返航,家人自然高兴的无与伦比。拥抱的,拉手的,哭泣的,欢笑的。

当然,还有少数人哀哀恸哭。此次船队出行,有5%的人永远留在了大海上。船队里面有人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死者的遗物被交给家人,有些甚至没有遗物。虽然那些人只是少数,家人的嚎啕大哭也让场面也受到不少影响。

在码头附近,也有些人遥遥旁观。如果从表情上看,他们的痛苦与失去亲人的那些人相比并不差太多。福州码头附近有那么几栋二层楼,坐在二楼窗边的人们高鼻深目,胡子卷曲。如果是几年前,没到船队归来的时候,这些大食商人的店里必然是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伙计们挺胸抬头,因为这些远洋船队基本都是大食商人所有。

然而蒲寿庚覆灭后,一切都变了。赵嘉仁的船队扬帆海外,以超大的规模以及超强的能力占据了航道。等大食商人们感受到压力之时,他们已经变成了大宋海上贸易可有可无的存在。大宋船队不用给三佛齐纳税,大食商人们可没有抵抗三佛齐水师的武力。

看着停泊在港口中的上百艘巨大船只,大食商人们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真神在上,为何不降下雷火把这些船都给打进海底呢?”其中一位满脸凶相的商人愤愤不平地说道。

这话听着很给力,至少有一半的人都点头表示赞同。

不过为首的那位倒是没有对此表态,他理了理自己花白的胡子,哀叹道:“既然他们回来了,我们不妨就再去见见赵知州,看看他到底要什么条件。”

放狠话的那位不满的看了一眼花白胡子,他愤愤地说道:“叔叔,一年多来我们已经找了赵知州好几次,他总是不肯让我们加入。以前他没什么船的时候尚且不肯,为何现在反倒肯了呢?我觉得他大概是想让我们落得蒲大人的下场。”

公然提起蒲寿庚,所有人的脸色都不好看了。有些人干脆低下头微微叹气。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在蒲寿庚要求通过停止做海上贸易的时候参加了蒲寿庚那边。既然那时候毫不迟疑的选择了站在赵嘉仁的对立面,此时赵嘉仁不搭理他们,他们也并没有太多好讲的。

在这一片愁云惨淡中,有人建议道:“若是不行的话,我们去占城找蒲家二少爷吧。前一段不是讲,蒲家二少爷在占城已经站住了脚么。”

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特别的支持。海商们都去过占城,知道占城当地是啥样子。不少人宁肯在大宋的泉州与福州受罪,都不愿意到占城去。说话间,就见到很多吊车开始伸出长长的杆子。这是最新的码头吊装设备,原本需要人力扛的包裹,此时用很巧妙的吊装设备轻松的从大船上卸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