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食邑之酬(第4/5页)

既然对方恪守礼数,给足了面子,公孙竖自然也要以礼相待,只见拱手一拜,谦逊地谢辞道:“在下自忖并无几分功劳,不敢受韩王如此重礼。”

听闻此言,韩王咎两次劝说,但都被公孙竖婉言谢辞。

见此,韩王咎也不再勉强,转头对蒙仲说道:“公孙军将谢辞了寡人的谢礼,然蒙师帅可一定要接受寡人的谢意……据大司马所言,此番若非蒙卿,恐三十万魏韩联军将皆被秦军覆灭,寡人实在不敢想象那会是怎样的局面。”

哪怕韩王咎不怎么擅长兵事他亦可以肯定,倘若他三十万魏韩联军此番全军覆没在伊阙,秦国必然乘胜追击,到时候他韩国不知将失陷多少城池。

而蒙仲的出现,挽回了魏韩联军的败局,阻止了韩国再次丢失城池,反而夺回了新城与宜阳,似这等天大的功劳,韩王咎自然要有所表示——付出区区一座城池笼络蒙仲,至少能让这位年轻的帅才对他韩国抱持好感,这在韩王咎看来非常值得。

想到这里,韩王咎笑着对蒙仲说道:“上党、颍川,此两地境内的城池,除个别几座城池不好授予,其余可任由蒙卿挑选。”

听闻此言,暴鸢立刻在旁边低声向蒙仲解释道:“郑城、阳翟,乃我国曾经的国都,不好授予……再者嘛,便是国界边境的几座重城,也不好授予,其余皆可……”

其余皆可?

看了一眼面带笑容,仿佛默认了暴鸢那番话的韩王咎,公孙竖心中暗暗称奇。

颍川这边就算了,但韩国的上党(郡),还是有不少较为殷富的城池的,比如「临汾」、「沁水」、「长平」,皆是至少数千户的城邑,且城池四周有大片肥沃的土地,纵使公孙竖猜到韩王咎是想借机笼络蒙仲,亦暗自对这位韩王的大方而感到吃惊。

说起来,蒙仲值得韩王咎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么?

值得!

至少在公孙竖看来,这是完全值得的!

但公孙竖并不希望蒙仲接受韩王咎的赏赐,因为他希望蒙仲出任河东守,而一旦蒙仲接受了韩王的赏赐,魏王遫或会因此对蒙仲心生怀疑——明明是魏国的将领,何以在不经本国君主允许的情况下,擅自接受他国君主赏赐的食邑?

因此,当韩王咎再次询问蒙仲时,公孙竖带着严肃的表情,目不转睛地盯着蒙仲,以此暗示蒙仲。

不得不说,韩王咎的慷慨,着实让蒙仲亦感到意外,甚至隐隐也有些心动。

毕竟“食邑”这种东西,仿佛是这世上衡量人才的一个标准,在当世只有那些杰出的人才,才会得到君主的赏赐,授予食邑——其本质,无非就是以这种方式将这名人才与本国的利益捆绑到一块,毕竟利益上的牵扯,要比单纯的忠诚更值得信赖。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蒙仲接受韩王咎的赏赐,那么他就是“获封食邑”的“高级人才”了,他的名字将立刻传遍天下,这可能比他打了胜仗还要管用。

蒙仲可以不在意食邑那实际上的利益,但拥有食邑带来的“名声”,他却迫切需求。

毕竟在这个年代,有能力的人未必会受到重用,但有能力同时也有名望的人,那就一定会受到重用,且名声要比个人能力更加重要。

因此,让韩王咎将一份食邑的赏赐摆在蒙仲眼前时,蒙仲亦不觉有些心动。

然而就在这时,他忽然注意到了身边的公孙竖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仿佛在暗示什么。

见此,蒙仲心中顿时醒悟,连忙辞谢道:“韩王盛情美意,蒙仲谢过,但在下认为,此番击败秦军乃是魏、韩、周三十万联军上上下下共同的功劳,在下不敢居功,更不敢窃取功劳,厚颜接受韩王的美意。”

韩王咎当然也注意了公孙竖的举动,但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笑着对蒙仲说道:“寡人知晓你已在魏国出仕,自然不会叫你为难。今日以一地食邑相赠,只是为了感谢你助大司马,使我韩国能夺回新城、宜阳两座城池,纵使魏王得知之后,也不会因此责怪你,蒙卿无需忌讳。”

在旁,暴鸢亦低声劝说蒙仲接受韩王咎的好意。

但最终,蒙仲仍旧婉言谢辞。

片刻后,待公孙竖与蒙仲二人向韩王咎告辞,走出王宫后,公孙竖对蒙仲说道:“蒙仲,老夫不希望你接受韩王的赏赐,并非出于嫉妒或者其他,而是指望你继承犀武的河东守之位,你若接受了韩王的赏赐,别看魏韩两国目前和睦,但大王照样会对你心生怀疑……是故,你可莫要怨恨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