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事后(第4/5页)

只见在这块布制的各国地图上,绘有中原各国的大致疆域,虽然画地并不规范,但仍然能中看出几分端倪。

比如前几年吞并了蜀、苴、巴三国而设立蜀郡的秦国,简直就是一头雄踞于西方的巨兽,虎视眈眈地窥视着中原诸国——西垂强秦,名不虚传。

这不,纵使是赵主父这等雄主,在看到秦国的疆土后,亦忍不住唏嘘感叹。

“赵主父。”

蒙仲走上前,轻声插嘴道:“您决定要与秦国抗争了么?”

赵主父点点头,旋即又摇了摇头,感叹道:“与秦国抗争,谈何容易?若是三晋团结,我倒是敢放手一搏,但眼下……”

他摇了摇头,一脸感慨地叹了口气。

见此,蒙仲不解问道:“赵国如今与齐、燕、宋三国结盟,难道不足以抗衡秦国么?”

赵主父摇了摇头说道:“燕国的军队实力如何,你也曾看到过,既无善战之将,又无善战之兵,若是赵秦两国争锋,燕国军队充其量只能锦上添花,却不足以肩负重任……至于齐国,齐国有两度击败秦国的匡章,这是一股助力,但齐国的心思……呵,我并不信任齐国。它之所以向我赵国臣服,无非就是为了破坏赵秦两国的同盟,使赵秦两国相互攻伐,以便它坐收渔利。我唯一信任的,还是你宋国的宋王……但是,你宋国目前还太弱了,负担不起赵秦争雄这种规模的战争,动辄几十万军队的战争,宋国很难坚持许久……因此,联合魏韩两国,势在必行。”

见蒙仲面露不解之色,赵主父便向他简单介绍了当今各国的实力。

首先拥有最强大实力的,那肯定是秦国。

其次是齐国。

然而单凭齐国一己之力,也难以击败秦国,双方的胜算大概在四六之数,即齐国四成胜算、秦国六成胜算,是故齐国每次讨伐秦国,都要拉拢魏韩两国。

除了「西秦东齐」这两极以外的第二档次,便有赵、魏、楚三国。

赵国的实力无需再说,覆亡中山、逼降齐国,实力已大幅度逼近秦齐两国,堪称第二梯队最强大的国家。

而魏、楚两国,皆一度曾经是中原的霸主国,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衰败,好歹仍有些底蕴在。

至于第三梯队,即韩、宋、燕三国。

韩国在经过申不害的变法改革后,势力亦突飞猛进,但架不住韩国离秦国实在太近了,且秦国经常发兵攻伐韩国,以至于韩国始终无法发展起来——魏国亦是如此。

至于宋国,宋国曾经充其量比鲁国、卫国强上一线,但在经过宋剔成君、尤其是宋王偃的治理后,宋国的实力大幅度增长。

据赵主父的估测,宋国的实力暂时还无法匹敌魏国,但与韩国比较,应该是相差不多的。

再说燕国,燕国拥有着比魏、韩、宋更广阔的疆土,只可惜几十年的那场「子之之乱」,以及接踵而来的「匡章灭燕」,让燕国元气大伤,以至于曾经可以牵制赵国的燕国,一下子就沦落到与宋国平起平坐的地步。

甚至于,如今的燕国,还未必打得过宋国。

至于最后的第四梯队,即鲁国、卫国,以及详细被覆亡的蜀国、苴国、巴国、滕国这些小国,这个档次的小国,纯粹就只能作为中原风云渐变的看客,战战栗栗地活在大国与大国的夹缝中,不知国家几时就会被其他大国吞并,根本无法影响到中原各国局势的变化。

在听完赵主父对于各国局势的讲解后,蒙仲正色问道:“对于眼下的局势,赵主父有什么策略么?”

赵主父闻言沉吟了片刻,说道:“这几日我与鹖冠子商议过,鹖冠子认为,我赵国最好与秦国保持和睦……赵国、燕国、宋国,都需要时间逐渐变强,因此鹖冠子提出建议,叫我设法让秦国攻伐楚国,趁此机会,我赵国可以联合魏、韩两国,而宋国,也能借机吞并一部分楚国的疆域与人口……”

『这是把楚国当做牺牲么?』

蒙仲的表情有点怪异,因为他知道,鹖冠子本人就是楚国人,很难想象鹖冠子竟然会提出这种建议。

不过这种事在中原倒也并不罕见,曾经让中原诸国闻风色变的张仪,他不就是魏国人么?他在投奔秦国后,还不是照样鼓动秦国多次进攻魏国,逼迫魏国向秦国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