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赢得生前身后名(第2/3页)

陆皇帝的这个大分封,与两千年前宗周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何其相似?可那时候的周王与周公,必然不会想到只短短的三百年不到,他们的子孙后人就要仰他们分封出去的诸侯大臣们的鼻息而过活。甚至最后还有不肖子孙“创造发明”了‘债台高筑’这一成语,可谓丢人至极。

再次,陆皇帝都已经在塞北、西陲设立藩国,那地儿距离燕京也过于亲近了。

藩国一立,自然就有镇压。那与定都燕京便就有所重复作用了。更隐隐对中央形成威胁。

“陛下不是要叫诸位大王移师征讨……”那些龙种们的最终去处是南面的天竺,或是再有变更也只能去那更西之地。到时候这塞北与西陲,可不就正需要燕京镇压么。

陆谦哈哈大笑,手指河中之地,再一点中原,相隔何止万里。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此庞大的帝国实难有效的控制。蒙古人都还一分为四呢。

陆谦野望是不小,却不会过度的贪婪。帝国极壁的道理他是懂得的。与其建立一个不牢固的大帝国,他更希望叫华夏之民迈开双脚,踏足中原以外的土地,成为半个欧亚大陆的主人,叫华夏文明传播的更广泛,让泛华夏文化圈的范围变得更大更广阔。

“太远了,太远了。便是定都长安,能打进河中就已是极限。”何况他还不可能定都长安。

中亚的这些土著民族可没有天竺土著好欺负,人家是有信仰的啊,星月教可是很那啥的,未来中国的势力能在彼处立足,兀不知要面对多少的麻烦呢。

但这就跟驯马是一个道理,敢反抗一次就碾碎一次,碾碎的次数多了也就没人敢反抗了,这匹‘马’也就驯服了。

到那时候,帝国的就可以再次进入到对外扩张之中,就像约翰牛在印度的征服之路一样。

但是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要做到这个程度,那可不是一般的艰难。

“与其是如此,何苦不去分封?如宗周先民一般,变夷为夏?”他陆皇帝能把自己的儿子封为陆大王,那些个陆大王如何就不能把自己的儿子封做陆国公?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古人都能明白的道理,如今之人如何就不明白了?又非是在中原!

当中原帝国的边缘有着一连串的‘自己人’的时候,看看那时候的大草原上,兀的谁还敢反?虽然要达到那个程度,还不知道要用去多少年。陆谦难道会看着草原上的一个个部族无动于衷吗?看着那些部族的首领在自己脚下规规矩矩的跪上一回,然后返回自己的部族里去继续当老大?

推恩令知道不?加之编户齐民和八旗,加之密宗,四管齐下,陆谦不信搞不定大草原。何况几十年过后,齐军的火器化必然会更胜一筹,双方间的实力差距只会拉的更大。

要知道,横山一带的好铁现在已经向汤隆供给了。何况现在有了棉花,让中原大军的抗寒性更上了一层楼。

如今这个时代,北方的气温绝对比后世要冷上许多。是以,在灭掉女真金国后,陆谦是要在东北建立八旗兵的。就是为了对付那些深山老林中的渔猎民族。

不需要把他们斩尽杀绝,因为那是不可能的。只需要勤劳收割,压制他们的人数,就足矣了。

汉人在眼下时代是不可能控制整个东北,乃是更遥远的远东滨海地区的。太冷了!且还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开发大东北。后世闯关东是为了讨生活,就如走西口一样。但现在的中原百姓是没有活路的么?是以,陆谦口头上说的只是收复辽东。后者与东北可是两个概念。

以现在的环境,能够充分开发的只有辽东半岛南部,沈阳以北地区都要慢慢开垦……

别说这般做有可能叫东北的渔猎民族重新崛起,中原帝国若是自己不成样,就是大西南的少民也有可能席卷神州。陆谦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的抑制这种可能的出现,而根本做不到断绝。就是他定都燕京,以此时东北的气候,汉人能涉及的,兀的还是那么大块!与定都在哪儿,没直接联系。

宗泽终于明白陆皇帝的意思了。——他还是想要定都南京啊!

只是这一次他却不反对了。因为陆谦解说的已经很明白,有了那般多陆氏藩国在,定都北方最大的意义还真不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