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东南亚风暴(第2/3页)
这在历代的天子之中,是唯一一个对商人们如此说话的人。这让一直都是地位比较低的商人们,在这一刻升起了一种留下热泪的冲动。
忽然,有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明悟。原来,士能够慷慨赴义,就是因为这种感觉啊。
“陛下以一己之力,平定乱世。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功在千秋。如今楚国欣欣向荣,距离一统九州只剩一步。我等身为华夏,又是楚人。在国家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也是理所当然的。”
忽然有人开口了。正是刚才那个注意南方十国质子,三十余岁的男子。
“说的好。虽然孤是天子,但是国家却是大家的。只要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大家才能安心发展。”寇封闻言赞赏的看了一眼这男子,点头说道。
寇封是在对商人们灌输国家的理念,从而让他们抱成一团,在东南亚开荒的时候,能够互相援助,一致对外。
挖干净那些蛮夷土著的钱财。最好还可以在东南亚扎根,繁衍生息。
“陛下过誉了。草民只是觉得理应如此罢了。”这男子谦虚道。
“好,好一个理应如此啊。”寇封闻言眼中赞赏之色更浓,随即,仔细的打量了一下这个男人。
从谈吐,到反应能力这个家伙不简单。寇封细细的打量了片刻后,更加觉得不简单。
为什么这个时代的商人都被看不起?那不是没有原因的,即使是再大的商人,也大半充满了铜臭味。
相反士族就不一样了,他们家教一般都很好。容貌出众,谈吐优雅,气质非常好。而眼前这个家伙,似乎不应该是商人。
“你是?”寇封问道。
“启禀陛下,草民乃南州李恢。”李恢闻言非常恭敬的说道。
“李恢?”
寇封一愣,随即心中想起了一段记载来。在整个三国的历史,出色的人,能让人记住的人很多。
关羽张飞,赵云这类的,都很有名。
但也有一些不出名,但是对于本国来说有重大贡献的人。李恢就是其中之一了。若他寇封没有出现。
李恢应该是在刘备时期总督南方军政,作为都督。而后孟获造反,李恢率兵连接诸葛亮,进行征讨。
战争结束,李恢功劳最大。是蜀汉之中,不可缺少的镇守一方的大将。一般人不知道李恢,不过因为寇封熟知三国,所以知道。
这个家伙,居然是商人?
正因为知道,寇封才越是惊异。李恢应该是士族出身,怎么就做了商人了?
“李恢?孤听说过你,似乎不是商人?”以如今寇封的地位,自然是想问就问,因此很自然的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旁边的一众商人们都是羡慕妒忌恨的看着李恢,刚才李恢挺身而出,获得了寇封的赞赏就让很多人眼红了。
现在听寇封说,似乎还听说过李恢。如今又照面了。若是能够出色从容的与寇封交谈,没准就是一飞冲天了。
以如今楚国的国力来说,当真是一飞冲天了。
“回禀陛下,臣确实不是商人。不过臣听闻陛下下诏,出售楚书的制作工艺,心中一动。就散了家财,来了成都。”
李恢说道。
李恢本是南中大族子弟,早年还做过官,不过是微末小官。就像史书上记载的一样,才能不俗。
不过却没有觐见寇封的门路,恰巧听闻了寇封出售楚书制造工艺,猜出了楚国国库可能有点不充盈。
因此,一咬牙就散尽家财来了成都,打算得到这个面见寇封的机会。
寇封听了李恢的话后,就能猜出几分结果了。有时候想找人才很难,但有时候人才想找上门也很难啊。
南州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南州刺史董和,多在地方上建树。对于人才的选拔,举荐显然没能忙过来。
于是,把李恢给疏忽了。
如今李恢没有选择归隐,而是力争上游,靠自己的本事,找到机会来面见他,当真也是有毅力了。
寇封知道李恢的能耐,心中就起了爱财之心。
“有心了。”不过,最终寇封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点头说出了三个字。
但就这三个字,对于李恢来说,比什么夸赞都要显得重要的多。这就代表,他在寇封的心中有了一定的印象了。
他散尽家产北上,也就成功了。
“陛下。”李恢的眼中含着激动,深深的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