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砀山围城战(六)(第3/3页)
今天这件事,也就只是临时起意、借题发挥,手段粗陋,毫无遮掩,可他觉得未必就没有效果。
是夜,魏人使者取出纸笔,如下写道。
“楚使多辱君上,吾欲杀之,墨者制止。顷刻,牵楚使之手入军帐内,一时方出,楚使面露喜色。夜里餐食,我等皆恶,楚使多酒肉,隐约可听榆关大梁事。”
魏人使者写的这些,倒是没有半句虚言,至少是部分真相。
可若真的对天下局势看的透彻,同样的这件事,或许应该这样写。
“楚使年幼骄狂,言语有辱及君上事,墨者借此罅隙,厚楚而薄魏,为防楚魏会盟合兵。”
可他终究只是一个贰副使者,无需心怀天下大势,于是趁着下午的怨怒写下了“真相”和“事实”。
同样的事,又不同的笔触便会有不同的解读。
这篇将会交给魏侯的记录,未必会产生效果。
但将来若是真的不能合兵会盟,恐怕一些人会把这件事翻出来以为只是一个人导致了最终的结果,这是民众们喜闻乐见不需要过多思考其中矛盾的样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