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口径(第3/3页)

“这种风气,必须制止,否则的话,天下何时能够安定?怎么能够完成子墨子大利天下定于一的遗愿?泗上现在正在整治这种风气思潮,我先通告一下,这一点万万不要弄错了。”

“就如这一次索卢参从高柳回来,一些高柳出身的军官骑手,随着一道命令就可以南下泗上。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利天下的义,否则的话,人家是赵人,何必为泗上流血?”

“在泗上,尤其是一些小富小农小手工业之家,这种想法更为严重。”

胡非子短短的几句话,索卢参听出来泗上现在必不安定,思潮的争锋、内部路线的争斗必然极多。

想想也是,如今泗上富庶,恐怕真会有人觉得就该如此,实在没必要为别处的人流血,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索卢参又想了想之前对秦地变革的警觉,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一次宣义部一下子会过来二十多好手,看来这件事背后的意义终究还是要被定性为“害天下”。

在这个口径之下,让赵公子章为了寻求支持,捏着鼻子认同墨家的宣传口径。话,不是随便说的,尤其是将要做君主的人,今天说过的话,再有足够外力压迫的情况下,就是明日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