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半岁荏苒弊邑治(三)(第3/3页)

“其四,我们与沛邑万民之契,是沛邑大治;我们将来与宋公之契,是只守不攻,而且宋国国弱,也不能攻。这半岁你们也看到了,我们如果拥有治权、军赋、税权,完全可以做更多的事,也可以做的更好,所以这是有利于将来利天下的。”

“宋公想要与司城六卿相争,也希望有一支势力维持平衡。昔年后昭公苦于司城压迫,请楚人为援,如今的形式比之当年更迫,宋公是不是也愿意有一支力量维护这种平衡?至少让权臣之间不能轻举妄动,也需要一支势力约束,墨者是不是最好的选择?权臣可借楚、晋之力,宋公不能借,此其五也。”

他说到这,众墨者也都基本听出了他的意思,于是适道:“由此,我提一议:此次收麦夏种之后,成立沛邑义战之师。人数不需多,只要守商丘之时得立大功,则可让沛地类楚之县。想约天下,需有兵锋在手,方能止不义之战。”

PS:

夏姬可比海伦传奇多了,可以说陈灭亡、田代齐、吴开化崛起等等这些,都和这女子多少有些关系。那时候那么多传奇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太多的电影电视剧诶……军、师的说法,东周之前似乎并未有军的说法,东周之后开始有军。一个师两千五百人。楚国的县,有点像是军区防区制,楚王想要对外扩张,其实能动员的力量不多。但如果想要灭楚,却需要极多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非六十万不能灭楚的原因之一吧,各个县有兵,打仗未必情愿,可触及本地人利益的时候,却会迸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