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不胜而胜和不败而败(第3/4页)

蔡懋也是主和派中的一员。

因此,蔡懋上任之后,立即下令,大军撤入城内,只留范琼与马忠所部在城外。

金军见此,又开始猖狂起来,四处派遣游骑耀武扬威。

蔡懋又下令不准抵抗和还击。

蔡懋的举动让宋军将士很不解,人们私底下都认为蔡懋有二心,可能已经暗中投降金人了。

宋军劫营一事,引起了完颜宗望的高度警惕。

完颜宗望觉得,宋军不顾人质安危前来劫营,说明人质在宋人心目中的分量还不够重。

而且,从赵构来到金营后的一系列表现来看,他并不太像是一个亲王。

特别是前些日子,完颜宗望为检验赵构的箭法,曾与赵构一同射过一次箭,没想到,赵构竟连发三矢皆中筈。

这让完颜宗望等金人大吃一惊!

金人普遍认为:“赵构应是将官良家子,似非亲王,岂有亲王精于骑射?”

完颜宗望遂决定将赵构遣送回去,另换一个亲王来做人质。

赵桓无奈,只能让肃王赵枢去换赵构回来,另外,赵桓还把他唯一的亲妹夫曹晟派去当人质。

完颜宗望还要宰相李邦彦前来当人质。

赵桓骗完颜宗望说,李邦彦已经不是宰相,然后将张邦昌升为太宰,也就是宰相,让张邦昌继续留在金营当人质。

说李邦彦已经不是宰相,其实也不完全是骗完颜宗望。

李邦彦等主和派对于姚平仲劫营失败,不以为忧,反以为喜。

因为这恰恰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契机,他们正好可以借此将反对议和的李纲赶下台去。

阴谋得逞以后,他们兴致勃勃地在都堂里置酒,公开庆贺。

这惹起民间尤其是太学生的愤怒。

太学生纷纷上书,要求李纲和种师道复用。

这种声音越来越大。

后来,数万人不期而集会于宣德门外。

恰好百官退朝,朝官们从东华门陆续朝宣德门走来。

李邦彦走到门口时,有人忽然认出了他,大家呼啦一拥而上,纷纷指责他,历数其罪,有人大声嫚骂道,“李邦彦,汝是浪子,岂能做宰相?”

有人径直走到李邦彦跟前,殴打李邦彦,还有人拾起地上的瓦砾朝李邦产猛地扔去。

李邦彦见势不妙,扭头便跑。

因为善于踢球,李邦彦跑得非常快,侥幸捡了一条狗命。

人们认为赵桓身边有奸臣,蒙蔽圣听,才将保卫汴梁城的李纲和种师道免职,因此怒火中烧。

内侍朱拱之宣李纲,没有按时到达。

众人很愤怒,当即一齐上前,将朱拱之拽下马,很快便将其活剐,割肉离骨,断其肢体。

这时,有人假托赵桓有诏令:“杀内臣者无罪。”

疯狂的人们于是见到内侍便殴打。

前后被殴打者,有张太尉等三十七人。

不仅殴打,而且百姓争着吃这些内侍的肉。

有十几名内侍被活活打死。

人们还将那些死去的内侍的肝肠挖出来,挂在竹竿顶端,对街上的百姓大声说道:“此逆贼也!”

很显然,此时无论是市民、军人,还是太学生,人们的情绪都已经失控,已变得越来越疯狂,有些人甚至丧失了理性,有些人则是趁机作乱。

一场爱国学潮,就这样逐渐演变成一场大宋历史上非常罕见的血腥暴乱。

见形势如此,赵桓赶紧给李纲复了职,并宣李纲赶紧进见。

李纲见到赵桓之后,连忙哭着请死。

赵桓也委屈的哭了,随即下旨,恢复李纲尚书右丞职务,并兼任京西四壁守奭使,将蔡懋免职。

李纲极力推辞,赵桓不许,令李纲马上前去东华门至右掖门一带安抚军民。

李纲领旨前去。

人们一见到李纲,皆呼叫道:“右丞且与百姓为主!”

李纲回答说:“纲已在此,即登城矣。百姓不足忧,促归照管老小。”

众人见李纲的确已恢复职务,于是稍微散去了一些。

可仍然有一些人不肯散去,他们喊着要见到种师道才肯退走。

李纲赶紧回去禀报赵桓。

赵桓于是又派人去城外西军中督促种师道,让他立刻入城弹压。

不久,种师道乘车而来。

众人上去打开车帘子一看,果然是种师道,遂大声喊道:“果我公也!”

人们才慢慢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