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解不开的古物迷踪是历史的宣言(第5/13页)
储水滤烟环保灯具是我国汉代灯具在功能方面最先进的发明创造。而西方油灯直到15世纪才由意大利的达·芬奇发明出铁皮导烟灯罩,可见汉代灯具设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世界灯具史上的地位。这类富有环保意识的灯具在考古工作中连接不断地被发现,而且分布的地域由北到南,由东到西,十分广阔。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窦绾的墓葬中发掘出一盏长信宫灯。长信宫灯就是一项防治灯具污染环境的巧妙发明。这盏灯具的造型是一个双膝跪地的宫女,左手托着灯座,右手伸入灯罩。灯具通高48厘米,通体鎏金,至今仍然灿烂发光。这盏灯具设计、制作都非常精美灵巧,它的灯盘、灯座和执灯宫女的右臂、头部,都可以拆卸,灯盘中心有一根钎,是用来插蜡烛的。灯罩和灯盘能够随意开合,这样就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随时调节烛光照射的亮度和角度。宫女的右臂实际上是烟道,它与宫女的身体连通,双膝跪地的宫女下部底层设水盘,这样,灯烟通过宫女右臂、身体、进入底层水盘,经过滤以后,去掉灯烟中的尘埃和异味,排出的是比较干净的烟,从而减轻了灯烟对室内环境的污染,避免房屋墙壁,室内器物被熏黑。
与长信宫灯类似的汉代灯具,在考古工作中陆续有所发现。1980年5月,在江苏邗江甘泉山出土了东汉错银饰铜牛灯。该灯通高46.2厘米,灯盏承接在牛背中的圆形座基上,牛头顶部有烟筒直上而后弯曲与灯罩相接,牛腹是空的,可以储水然后过滤烟尘。
1985年,在山西省平朔县出土了西汉雁鱼铜灯。该灯通高53厘米,整体造型为一只回首衔鱼的鸿雁,雁颈与灯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雁颈、腹腔中空并相通,雁腹中空可储水,灯盘为圆形直壁,鱼腹下为圆形覆口与灯盘相对应。灯盘所附短柄可自由转动,以控制两片弧形屏板灯罩的左右开合,这样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亮度。鱼鳞和雁翅部位铸有精细的纹理,铜灯上遍施华美的彩绘,红、绿、蓝、白的装点让静止的灯具鲜活灵动起来。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腹体内,雁腹中有水,可以过滤烟气,防止油烟污染空气。这种带烟管与销烟功能的灯具有如此优越的功能,使之在当时风靡一时。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利用清水净化灯烟尘埃的科学思想在西汉时期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而且非常盛行,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环保灯具虽小,但它体现出来的环保意识却是很珍贵的。
千年古莲种子为何仍能发芽
20世纪50年代初,在我国辽宁省新金县西泡子的洼地当中,科学家在泥炭层中采集出了一些古莲子,这些古莲子外壳坚硬,犹如小石子,但是在科学家的努力下,这些“小石子”却焕发了新的生命,长出了嫩芽;1970年代中期,我国科学家在同一地区又发掘到了古莲子。后经培育也成功发芽。
经仪器测定,这些采集到的古莲子的寿命约在830~1250岁之间,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种子。这个现象令科学家惊奇不已,因为普通的花籽的存活期一般只有几年时间,而这些古莲子寿命却在千百年间,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古莲子竟还能发芽。这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洛杉矶大学的植物学家申女士对此做了多年的研究,她将两颗寿命在500年的古莲种子放在实验室里培育,结果其中一颗成功发芽,但是遗憾的是,3个月后这颗芽却死了。三年后,这位华裔科学家又进行了一次实验,这次实验取得了成功,实验用的两颗古莲种子都发了芽。这两颗种子的寿命分别是408年和466年。
但是很快,申女士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古莲种子成功发芽,但是它们的形态与现代莲花非常不同,可能无法适应现代的环境。这位科学家认为,古莲能如此长寿,可能与土壤的辐射有关。她的同事盖曼·哈伯特在研究中发现,古莲种子依附的土壤存在着轻微的辐射,虽然其强度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但是历经千年,它所产生的效果依旧是惊人的,而正是这种辐射,保证了古莲种子能够存活到今天。
然而也有科学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更多相信,这与古莲种子所身处的环境有关。古莲种子一般埋于60厘米的泥炭层中,吸水防潮性能良好的泥炭给古莲种子创造了一个完全密闭的环境,使得这些种子保存了自身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