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人最后的私密,生猛有料(第5/15页)
他来到声名赫赫的顾况府上,希望能够得到顾况的提携,可是顾况目中无人,看不起眼前这个小子,便出言讽刺:“京城的米价可是贵得很啊。”他意思是长安城不好混,让白居易知难而退。
但当他看到白居易的诗歌后,立刻又改口说道:“但像你这样有才华的人,一定能够在长安混下去的。”后来果真如顾况所言,白居易在长安城声名鹊起,诗名日盛。白居易的诗歌浅显易懂,意境清新,因此获得了普通老百姓的喜爱。他的诗歌在街头巷尾都很流行,男女老少都在吟诵。
会吟诵白居易的诗歌,还能自抬身价。当时有一名歌妓,她为了多挣一些银子,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客人面前吟诵白居易的《长恨歌》。这招果然很奏效,这位歌妓的身价就果真被抬起来了。此事传到了白居易的耳朵里,他知道后还颇有几分得意,在给朋友的信中,还提到此事,炫耀了一番。
白居易在诗坛的地位是不可撼动了,可是做一个成功的文人似乎不是他的终极理想,他还想要更大的发展。古时男子,自然都想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白居易也不例外,他也渴望能够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伟业。
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正好是唐朝衰败、走下坡路的时候。这个时期,最需要有勇有谋的人站出来施展才华。白居易就在这个时候,面对军阀割据、动荡局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发表的言论虽然都是忠言,但有些言辞过分激烈,时常惹得皇帝不高兴。
比如他上奏皇帝,希望皇帝能够精简后宫,遣散部分宫女,以减少开支。皇帝听后很生气,对白居易很是不满。可是白居易遇到他看不过去的事情,还是会直言劝谏,渐渐地招惹了不少敌人。这些人都在暗中使劲,希望能够扳倒他,后来有一次宰相被刺杀,白居易要追捕主谋。可是其他官员却乘机说白居易越权,然后又在皇帝耳边进谗言,白居易就这样被贬到了江州做司马。
仕途遭遇不顺,白居易不甘心就这样认输。他在江州期间,一直在等待机会,希望能够重返京城。而这个机会最终被他等到了,再一次返回了京城,白居易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逐渐学会了忍让,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据理力争、得理不饶人了,而是学会了谦卑。
随着局势发展,他看到自己一心想要大展拳脚的地方竟让自己如此失望,白居易渐渐死了心,他不想继续留在京城。后来找了一个机会,自愿去外地做官,在晚年岁月里,他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在外地当官的日子,白居易真正做到了享受生活。那个时候,他虽然已经年迈,但却在家里蓄养大量家姬,让这些女子学习乐舞,供他享乐。而且白居易还十分喜新厌旧,在十年之内,他就换了三批家姬。因为他觉得原来的家姬年纪大了,不水灵了。可是那个时候的白居易已经67岁了。
对待女人,白居易并没有他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么怜惜。相传他有一位好友,好友的一位小妾名叫关盼盼,白居易的好友死后,关盼盼十年寡居,没有再嫁,白居易后来写了一首诗送给关盼盼,意思是谴责关盼盼没有以死殉夫,对不起亡夫。看到这首诗之后,关盼盼便绝食而死。
后来,白居易生了一场大病,好了之后,性情似乎也有所转变了。他先是遣散了自己府中的家姬,随后对其他女子似乎也有了点悲悯之情。逼死好友小妾的这个故事虽然未必是真,但白居易晚年沉迷声色却是确有其事。当然,人无完人,他的私生活不应成为我们诟病他的原因。我们记住的,还应该是他那些不朽的诗篇。
唐代诗人“追星”很疯狂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锦瑟》,李商隐是非常著名的爱情诗人,他那些情意绵绵的爱情诗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很多女子都是他的忠实粉丝。
“追星族”虽然是一个现代名词,但是在古代因为崇拜偶像,想和偶像见面的人也确实不少。中国的追星族,最早可以可追溯到唐朝。
那时有一位年轻人叫魏万,他非常崇拜诗仙李白,为了实现自己一睹李白风采的愿望,他不远千里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下开始,沿途追寻着李白的足迹。他锲而不舍的执着行为终于得到了回报。半年之后,跋涉三千余里地的魏万在扬州追上了李白,当他见到李白时虽然风尘仆仆,但是即使这样他也感到十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