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舌尖上的大宋,且吃且珍惜(第8/12页)
说到茶的养生效果,蔡襄称许:“啜将灵药助,用于上尊清。”杨万里提到:“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王令指出:“与疗文园消渴病,还招楚客独醒魂。”
既然茶被描绘得如此风雅,咱们就带您好好领略一下宋朝茶文化的魅力。
先给您展示一下最高档的一款贡茶:龙团凤饼。这是丁谓在出任福建转运使时,监造创制出来的品种,比唐朝的饼茶在造型和品质上都要高出一大截。精选福建当地好茶,经过蒸清、压榨、研磨、造型、干燥等工序,在八饼为一斤的茶饼面上印刻上精致的龙凤图案,简直就是艺术品。
宋朝的茶,基本都是饼茶。直接冲泡的散茶,在宋朝人那儿的评价就是不懂生活。茶叶经过几道工艺锤炼而成饼茶,原本的苦涩味会大大减轻,滋味会更加清新爽口。
随着龙团凤饼的出现,后来蔡襄创制了十饼为一斤的小龙团,贾青研制出二十饼为一斤的密云龙。其后再出现的瑞云祥龙、龙团胜雪,就越加精贵。比如龙团胜雪,原料用的全部是茶的芽尖。宋徽宗曾经用“名冠天下”来称赞这些龙团凤饼。
您从茶制品的不断创新可以看出来,宋朝人对茶的品质有多高的追求了。当然,这些最昂贵的龙团凤饼都是作为贡品为皇家享用,可以用黄金有价茶无价来比喻。欧阳修就说过:“金可得而茶不可得。”他还有诗句:“我有龙团古苍璧,九龙泉深一百尺。”把龙团比喻为青色的玉。苏轼也有诗曰:“从来佳茗似佳人。”把极品好茶比喻为美少女。由此可见,高级茶制品在宋朝人眼里是多么宝贝吧。
除了龙团凤饼,宋朝各地的官员也会将各种珍贵名茶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即所谓贡茶。当时珍贵贡茶有:鸠坑茶、七宝茶、双井茶、宝云茶、日注茶、卧龙山茶、蒙顶茶、月兔茶、垂云茶、修仁茶、峨眉雪芽茶、七宝茶、北苑茶等等,多产于福建、浙江、四川、广西、江西主要产茶区。
宋朝的皇帝,一高兴了会拿出一些贡茶赐给亲近的臣子,总之都是好茶,市面上、臣子家里没有的茶。皇帝赐茶,那是一种恩惠和拉拢的手段。对于臣子来说,那也是一份荣誉,可以拿出来显摆。毕竟跟皇帝关系不咋样的臣子,皇帝给你是情分,不给你也是本分。受到皇帝赐茶的大臣们常要作诗或作文章对皇帝的恩赐表示感谢,称为“谢茶表”。
二、斗出来的儒雅与品位
既然有好的茶制品,接下来如果随便对待,将就喝着,就显得暴殄天物了。宋朝的文人士大夫之间流行“斗茶”,在茶制品和茶艺上一言不合就一决高低,是他们巨大的乐趣所在。宋徽宗也在他的《大观茶论》中誉斗茶为“盛世之清尚”。
唐朝的陆羽因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宋朝文人士大夫对陆羽推崇备至,甚至以陆羽再生自诩。尤其陆游更甚,他写诗自我夸奖:“水品《茶经》常在手,前生疑是竟陵翁。”所以文人士大夫喜欢斗茶的心理就可以理解了。
斗茶气氛的热烈和较真程度,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描写得十分清楚,斗茶胜利者很得意,“胜若登仙不可攀”;而斗茶失败者则很沮丧,“输同降将无穷耻”。
斗茶又叫茗战,采用了宋朝当时创造的点茶技法,既比试茶质的优次,也比试点茶技艺的高低。
宋朝人对茶的等级标准分为七级,以一级为绝品,七级为末品,评定时不仅仅是依据某一方面,而是各有侧重。梅尧臣就作诗加以说明:“七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槎。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
咱们现在就带着您去参加一场宋朝的斗茶茗战。诸般技艺您可得记好了,就算输也不能输得太惨。
整个斗茶的流程是这样的:
1.列具。摆出您斗茶用的家伙什儿,最主要的有三种:
一是茶盏。一种比碗小的器皿,喝茶所用。宋朝斗茶要看茶色,以色白为佳。为了易于观察茶色使用黑釉瓷茶盏最适合,建议您带上福建建阳窑产的兔毫盏。它是黑釉茶盏中最著名的品种,盏身内外皆有棕色或铁锈色条纹,尤以闪银光色的细长条纹者为最佳,状如兔毛,故称兔毫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