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暴风雨前(第2/3页)

朱栩何尝不知道,只不过赵南星因为阉党复起,撂挑子不干了。另外,他也从毕自严的话听出了“毛遂自荐”的味道。

他暗自一笑,这个毕自严,他喜欢。

朱栩颌首,背着手,来回走了几步,道:“朕打算让你去江苏,挂副左都御史,主持清丈江苏田亩。”

毕自严是非常有能力,实干精神很强的人,尤其善于理财,他对大明的一系列弊端深知,也有改革的决心,闻言便抬手道:“臣领旨。”

朱栩看着他怔了怔,他刚才好像是说了“打算”二字吧?

不过,他越发的喜欢了。

“好!”

朱栩大声笑道:“朕会下旨给靖王,让他配合你,务必要好好做,江苏是一块镜子,你要给朕照清楚了!”

镜子?

毕自严先是一愣,旋即会意过来,皇帝这是要先在江苏练手,然后推广到整个大明!

“遵旨!”

毕自严的话里多了几分立军令状的味道。

这也算君臣相谈甚欢了吧?

朱栩很高兴,与两人,或者说李邦华基本是陪客,一直都是朱栩与毕自严在说。

毕自严对他的十二策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不少地方朱栩已经改革过,也有很多从未涉及,听的真是让朱栩受益匪浅。

朱栩对明朝现状的认识,或许很多地方比他们深刻,但更多的是,毕自严这些人理解的比朱栩全面,细微,更加的切中要害。

足足谈了一个多时辰,朱栩这才颇为依依不舍的送走了毕自严两人。

站在屋檐下,朱栩感慨道:“我大明还是人才济济的。”

曹化淳站在他身后,没有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朱栩回过神,道:“对了,你先前说,黄太吉的兵马越过大凌河了?”

曹化淳微微躬身,肃色道:“是,不过建奴没有靠近义州,广宁三十里,还修书给了毛文龙,请他‘协守’沈阳。”

朱栩眼角眯了眯,冷笑一声。

这位是怕被近在咫尺的毛文龙闯了空门吧?

黄太吉吃过一次亏,既然还敢大张旗鼓的讨伐林丹汗,应该也是有后手的。

现在与后金的“和平”局面还不能打破,辽东,东江都在飞速铸城,休养生息,他的精力也都被不断推进的改革,尤其是江苏拖着,辽东不能再出事。

但是黄太吉公然“抗旨”,不教训一下也显得他太软弱,让黄太吉无端升起不该有的心思。

沉吟一阵,朱栩道:“传旨蒙古各部,协同林丹汗防守,再命祖大寿,在大凌河对岸建城,同时再清查所有与建奴有关联的往来,全部断掉。再命毛文龙,搞一次军事演习,规模要大,不过,不要真的去沈阳,哪里应该是个陷阱。”

“遵旨。”曹化淳道。

应天府,巡抚衙门。

已经有几个人昏倒,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曾经也是万历朝的老臣。

这么一来,越发的群情汹涌,整个巡抚衙门都被围了。

“黄立极出来,给我们一个说法!”

“为虎作伥,乱政害民!”

“恢复旧制,还百姓安平!”

大院内,黄立极的小胡子都要抓没了,一脸阴沉的听着外面的声音。

李夔龙从里面匆匆走出来,道:“大人,我收到消息,有一部人奔着孝陵去了!”

黄立极脸色骤变,连忙道:“快拦住他们,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拦住他们!”

孝陵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陵寝,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谁都保不了他!

李夔龙沉着脸道:“下官已经传信给东厂了,只是,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黄立极神色变了变,终究就没有这样的魄力,迟疑着道:“走,去见靖王。”

靖王现在官署在应天府,几人商议一番,便闯了出去,来到应天府,结果,应天府也被围的结结实实,还是府兵强冲了进去。

黄立极一脸愁苦与无奈,对着靖王道:“王爷,再这样下去不行,总得想个办法。”

靖王倒是悠闲,喝着茶,看着黄立极,李夔龙等人,笑道:“你们知道,来之前,本王跟皇上怎么奏呈的吗?”

众人都没有说话,认真的看着靖王。他们倒是不指望靖王能做什么,只是要他背着这个黑锅。

“镇抚并用!”

靖王站起来,望着外面,看不到人,可火热的阳光告诉他,满应天府,满江苏都是人。